-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玉溪一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
理科综合试题
命题人:李云 金泉 谢占凯 文磊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 1 \* ROMAN I卷(选择题)和第 = 2 \* ROMAN 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 = 1 \* ROMAN I卷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 = 2 \* ROMAN 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l:35.5 K:39 N:14
第Ⅰ卷(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的团队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下列关于疟原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的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B.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C.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D.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 下列有关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用健那绿染色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嵴
B.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也可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其原理之一是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时,可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
D.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3. 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h后,贮藏在温度为1℃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l℃的冷库内贮藏,从采后算起每10天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右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比值大于l,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贮藏蓝莓前用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
C.第20天,对照组蓝莓产生的乙醇量高于CO2处理组
D.第40天,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4. 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有几项
①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②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③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④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⑤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其等位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变异,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
⑥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5.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叫顶端优势。科学家研究植物顶端优势时发现不同植物激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有差异(见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甲组乙组丙组丁组处理方式不作处理细胞分裂素处理侧芽赤霉素处理顶芽切去顶芽,赤霉素处理切口侧芽生长情况生长受抑制抑制作用解除抑制作用加强快速生长A.比较甲、乙组可知,侧芽生长受抑制可能因为侧芽缺少生长素所致?
B.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能使顶端优势现象不明显?
C.比较丙、丁组可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可能与顶芽有关
D.顶端优势告诉我们,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快
6.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所有生物含有的全部基因可构成一个基因库
B.群落的物种组成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可出现差异
C.群落的演替速度与方向可受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
D.群落的垂直结构可提高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29.(10分)植物生理学家对黑藻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边是其中的一些实验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小组用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他们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可观察到光下放出气泡。他们以灯作为光源,移动灯使之与大试管的距离不同,结果如图1中曲线x所示,该实验研究的是 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以 衡量光合速率.
(2)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y和曲线z,D点的限制因素是 .
(3)科学家分离出黑藻中的叶绿体(见图2叶绿体的模式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由③转移至④的物质主要包括 .
(4)图3中如光照相同时间,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试卷(,含答案).doc
-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英语试卷(含答案).doc
-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10月月考文综试卷(含答案).doc
-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doc
-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doc
-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doc
-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doc
- 云南民族大学附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