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坝局部冲刷坑形态演变及冲刷平衡临界条件.pdf

丁坝局部冲刷坑形态演变及冲刷平衡临界条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丁坝局部冲刷坑形态演变及冲刷平衡临界条件

水 利 学 报 2017年5月 SHUILI XUEBAO 第48卷 第5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17)05-0545-06 丁坝局部冲刷坑形态演变及冲刷平衡临界条件 张 立,孙忠克,徐东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水利水电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丁坝局部冲刷坑垂向冲深、平面宽度及上下游边坡构成了冲刷坑几何形态的三维特征。局部冲刷达到平衡 状态时,冲刷坑上下游边坡保持相对稳定的斜率。其与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大小及冲刷平衡临界条件的关系仍不 太明确。一系列清水冲刷试验表明,不同来流强度条件下冲深与展宽速率存在非对称特征,坝体上下游边坡斜率 随时间演变振荡衰减至相对稳定坡度。坝体上游坡度均较下游陡,比值近似常量为0.5。边坡斜率略小于泥沙颗 粒水下休止角,比值下限近似为常量0.7。 关键词:丁坝局部冲刷;冲深与展宽;冲刷坑形态;冲刷平衡临界条件;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 中图分类号:TV14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243/ki.slxb 1 概述 丁坝属浅基型涉水建筑物,广泛应用于治河、防洪、航道整治及改善生物栖息环境等。丁坝的 干扰改变了河流原有的平衡状态,如坝体上游壅水、坝体附近局部冲刷及下游河床一般冲刷等现 象。丁坝局部冲刷问题被长时间关注;现场查勘、理论分析、水槽试验及数值计算等技术手段或方 法常被采用,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鉴于丁坝局部冲刷产生机理较为复杂,丁坝冲刷问题的研究 常涉及丁坝局部冲刷形成机理的讨论,局部冲深随时间演变规律及冲刷坑形态特征等课题。对于丁 [1-2] 坝冲刷机理的研究可概括为四种学说 ,而局部最大冲深预测往往是工程技术或研究人员最为关心 的问题。相较而言,对冲刷坑形态的关注显得举足轻重。如局部冲刷坑平面展宽及边坡调整规律 等。局部冲刷演变过程中,局部冲深与展宽并非单向演变,即冲深发展必伴随展宽演变,冲刷坑 上、下游边坡随时间演变呈现规律性调整,而这一调整过程往往被忽略。目前,常以泥沙颗粒水下 休止角为参数代替讨论冲刷坑坝体上、下游边坡陡缓程度(以角度表示),继而进一步讨论冲刷坑边 坡形态及涡流发展规律等。不同介质及受力环境下泥沙颗粒休止角大小区别仍存争论;局部冲刷达 到平衡状态,冲刷坑边坡陡缓程度与泥沙颗粒水下休止角大小关系亦无定论。因此,有必要针对上 述相关问题开展试验研究,而这些问题的讨论也必然涉及冲刷平衡临界条件的判别。相关研究成果 为河道整治设计、防灾减灾等工程应用方面提供参考。 2 研究进展 [3] 无论是桥墩还是丁坝局部冲深随时间演变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洪水期预报冲刷深度 。 [4] 清水冲刷条件下,局部冲刷演变过程分为三个或四个阶段 ,持续冲刷历时是讨论冲刷演变特性的重要 [5] [6] 参数。有学者认为若持续历时小于12h就失去研究冲刷平衡问题的意义 。而最短仅持续3h ,最 收稿日期:2016-04-17;网络出版日期:2017-05-17 网络出版地址:http:///kcms/detail/11.1882.TV1004.003.html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1579103) 作者简介:张立(1982-),男,河南淮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E-mail:zhangli1234@ — 545 — [7-9] 长持续近一个月 ,但均认为冲刷达到了平衡。因此,对于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