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2015.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患于未然2015

第三框 防 患 于 未 然 * 鹤壁四中:王景军 犯罪的危害。 我国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目的与作用。 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思考: 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 对他人的危害: 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对自己的危害: 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 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 姥姥死亡 对社会的危害: 影响社会安定 阅读教材“小迪的故事” 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严重危害。犯罪是对人类文明的挑战,是侵害社会健康肌体的毒瘤,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我们要做到: 青少年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到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有些中小学生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思考 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P96 刑事责任年龄划分 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 ——不满14周岁的对任何犯罪都不负刑事责任。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除上述罪名外,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要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减轻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16周岁的犯任何罪,都必须负刑事责任。但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不适用死刑。 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人以后,无心学习,经常旷课。起初还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不但不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弄到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名同伙竞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 你身边有这样的未成年人吗?你知道他们犯罪的原因吗? 问题: 违纪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行为 请用一句话说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违纪 违法 犯罪 ——道德水平高、法制观念强,就会追求上进,不犯或少犯错误,行为上就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难免会违纪,发展下去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 启示: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增强法制观念,不犯或少犯错误,严格要求自己。 行为习惯及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 检查反思自己的言行,在哪方面要亮起红灯? 分组讨论下列不良行为的危害,归纳 避免、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 行为表现 对他人 的危害 对行为人 的危害 对家庭 的危害 对社会 的危害 打架斗殴 ? ? ? ? 夜不归宿 ? ? ? ? 携带管制刀具 ? ? ? ? 传播淫秽读物 ? ? ? ? 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令父母担心 影响身心健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毒害他人身心健康诱导犯罪 传授淫秽读物 易导致违法犯罪发生 令家长担心 也可能被他人伤害 可能伤害别人 携带管制刀具 易导致犯罪 令父母担心焦虑 易成为伤害抢劫的被害人 可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夜不归宿 扰乱公共秩序 影响家庭正常生活 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 打架斗殴 对社会的危害 对家庭的危害 对行为人的危害 对他人的危害 不良行为 思考: (1)为何要制定本法? (2)这部法律有什么作用? 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 这部法律设专章规定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 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旷课。旷课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正常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经常旷课影响成绩,不守校规法纪,并容易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混在一起,走上犯罪道路。 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五款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偷窃。偷窃很容易使未成年人养成不劳而获,好逸恶劳的坏习惯。另外,偷窃会使未成年人养成漠视法律的观念,把违法犯罪当成逞英雄的“壮举”。 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携带管制刀具是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管制刀具指匕首、三棱刀、弹簧刀等。未成年人携带管制刀具危害性极大,很容易在一时冲动下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