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学习延伸拓阔促进-edb.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方位学习延伸拓阔促进-edb

全方位學習:延伸、擴闊、促進 葉蔭榮 前言 本文旨在闡釋「全方位學習」在課程改革上扮演的角色,及在教育理念層面上,嘗試將其加以定位,並重申其重要性。 什麽是全方位學習? 目前,全方位學習已不再是一個新的名詞,自從教统局及課程發展議會「學會學習」於數年前提倡這概念後,本港中小學己開始因應自己不同的需要設計不同模式的全方位學習活動。全方位學習本身並不是一個新概念,而是因應世界急劇轉變的產品,是在己有的「社會夥伴」、「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理制上拓展,加以重新定義(re-define): 新的方向地位、新的連結功能(connectedness)、新的方位配搭、及新的合作夥伴關係。 全方位學習並不是一個政策口號或一個教育項目(project),而是一個長遠的教育策略。其背後是有一套完備的理念作支持,再參考世界各國的模式和本地學校眾多的成功示例,取長補短而成,其重要口號是「教學跑出課堂,社會支援教育」,主旨是使學生實際或有異於課堂的經驗中有效學習,加強全人教育。從宏觀層面上分析,「全方位學習」,這策略具備以下的四種特色(Uniqueness)和長處(strength): 特色一:從「活動為本」到「學習為本」(Learning-focused) 全方位學習是以「學習為本」的策略,這種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一貫以來,一些以「活動為本」的策略,如傳统的「課外活動」、「聯課活動」(Co-curricular activities)、或國內的「活動課程」,皆有被分離化(marginalized)或瑣屑化(trivialized)的負面現象出現:如一些比較務實的教育工作者會認?這些活動項目是 “有它不多無它不少”、 “考試不考活動課程”,學校的主要工作應該是「搞教學」,而「搞活動」的應屬輔助性質 (supplementary),流於可有可無 (李臣之2000)。有見及此,「全方位學習」就將眾多林林種種的活動,歸納統整在一個富貫徹性(transcendent)的教育大前題底下 - 「學習」。 不過,當我們鼓吹以學習為本的全方位學習時,需要澄清的是全方位學習所談的「學習」並非老師們一般所想的教與學,而是介乎於正規學習(formal learning)和非正規學習 (Informal learning)之間的學習:根據前美國教育研究學會主席L B Resnick(1987) 和英國劍橋大學教授John MacBeath (1992)的分別主論,學習可分為兩大類: 正規學習(formal learning) [或稱學校以內(In school)]和非正規學習 (Informal learning)[或稱校外(Out of school)學習],其分別及比較如下: Formal Learning Learning Out of school/classroom Resnick’s comparison De-contextualized 抽離的 Has real context真實具體的 Second-hand二手的 First-hand首輪的 Need motivating需要動機 Comes easily容易自發 Individualistic個人化 Co-operative, shared協作的、分享的 Assessed by others他人評估 Self-assessed自我評估 Formal structure有架構的 Few structure很少架講規範 MacBeath’s comparison Institutionalized制度化 De-institutionalized非制度化 Time-bound時間局限 Flexible time時間彈性 Sanction-based賞罰為主導 Self-motivated自發為主導 Systematic有系统的 Spontaneous自然發生的 從上表看到這兩種學習既是相對,又是相輔相承(complementary)。全方位學習介乎於兩者之間,擁有兩者或多或少的特性,發揮銜接兩種不同學習經歷的功能:譬如當一個學生踏出課堂或學校後,他(她)的學習本身是沒有停止下來,相反,他(她)因應實際環境(時、地、人)不自覺地持續「學習」,而這些學習 (即非正規學習)通常是沒有秩序架構,缺少歸納,每每更欠缺第三者所給予的回饋,所以其效果會因學童所處不同的社區、家庭及課餘社交圈子差異極大,而且牽涉很多社會問題, ;可是全方位學習就是容納「非正規學習」自然(naturalistic)的特性,給予學生更多的擁有感(ownership)及自主權 (autonomy),以達到有效學習的目標。當我們整個社會正大力鼓吹「全人發展、終身學習」時,全方位學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