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考核内容.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经典考核内容

中医经典、汤头歌、方剂考核内容 淡白舌、红绛舌、青紫舌、胖大舌、裂纹舌的舌象特征和临床意义。 1、淡白舌 舌象特征:舌色比正常知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称为淡舌。如舌色白全无血色,则称为枯白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阳虚。 2、红、绛舌 舌象特征:舌色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者,称为红舌;较红舌更深的或略带暗红色者,谓之绛舌。 临床意义:主热证。 3、青、紫舌 舌象特征: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在舌色中泛现青紫色,均称为青紫舌。 临床意义:主气血运行不畅。 4、胖大舌 舌象特征:舌体比正常人大而厚,伸舌满口,称为胖大舌。 临床意义:胖大舌多因津液输布失常,是体内水湿停滞的表现。 5、裂纹舌 舌象特征:舌面上出现各种形状的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统称为裂纹舌。 临床意义:裂纹舌是由精血亏虚,或阴津耗损,舌体失养,舌面乳头萎缩或组织皲裂所致。是全身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 厚苔、燥苔、腻苔、黄苔、灰黑苔的舌象特征和临床意义 1、厚苔 舌象特征: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称为厚苔。 临床意义:厚苔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湿、食积。 2、燥苔 舌象特征: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至舌苔干裂,称为燥苔。 临床意义:燥苔提示体内津液已伤,舌苔失滋润而干燥;亦可因阳气为阴邪(痰饮水湿等)所阻,不能上蒸津液濡润舌苔而见燥苔者,为津失输布的征象。 3、腻苔 舌象特征:舌苔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中间厚边周薄,紧贴于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易脱落,称为腻苔。 临床意义: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 4、黄苔 舌象特征:舌苔色黄。 临床意义:主热证、里证。 5、灰黑苔 舌象特征:灰苔即浅黑苔,苔色灰黑。 临床意义:多见于热极伤阴,阳虚阴甚,或肾阴亏损,痰湿久郁等证。 浮、沉、迟、数、弦、滑、细、缓、结、代十种脉象的体状诗和主病诗。 (1)浮 脉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2)沉 脉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3)迟 脉 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4)数 脉 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5)弦 脉 体状诗: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主病诗: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6)滑 脉 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畜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7)细 脉 体状诗: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主病诗:细脉萦萦血气表,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8)缓 脉 体状诗: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颭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主病诗: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9)结 脉 体状诗: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主病诗: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10)代 脉 体状诗: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主病诗:代脉原因脏气衰,腹痛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针灸注意事项 (1)注意防止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等。 (2)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 (3)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刺小腹部的腧穴。 (4)小儿囱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5)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 (6)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7)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8)针刺眼区腧穴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腧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不宜大幅度地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 (9)对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的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脏器,出现意外事故。 (10)对颜面、五官和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四大经典必读 养 生 (一)黄帝内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