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的住宅位置考论.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宋东京的住宅位置考论

北宋东京的住宅位置考论梁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北宋东京分布着大量的私人住宅,通过广泛搜讨各种史料,考订落实其位置分布,可以发现:私人住宅在东京内城的分布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现象;外城南部的住宅数量最多,北部次之,东部和西部的数量相当,均比较少,东南部的住宅较密集,西北部较荒僻;外城靠近内城城门的区位也聚集有不少住宅。私人住宅与其他性质的都市空间交错杂处。在“贫富混居”的表象背后,东京城还是存在着贫民区及其对应的富人区,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同区位的环境优劣及其造成的地价、房价的差异。黄金地段在流动中始终为富贵之家所拥有,这是商品经济社会的总体趋势,也是社会流动在城市空间分布上的一种映射。关键词:北宋;东京;住宅位置;贫富混居中图分类号:K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320(2013)03-0024-15对于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结构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伴随着坊墙的倒塌,北宋东京的城市空间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出异于前代的特征。近年来,关于宋代东京城的空间形态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①,但是,对于住宅空间的探讨还是比较薄弱②。作为一种最基本的城市空间要素,住宅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欲进一步推进北宋东京城市空间的研究,能够对住宅位置的分布获得更为具体清晰的认识,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关于北宋东京住宅位置的考订,《东京志略》中汇编有一些相关的资料[1](P377-379,P389-406),孔宪易、邓烨先生也做过一些整理[2](P346-369);[3](P361-378);[4],但所征引的史料较少,缺漏较多;笔者广泛搜讨了各种史料,试图尽可能多地考订落实相关人物的居住位置,进而探讨东京城内士大夫住宅空间的分布特点,并对“贫富混居”等相关问题进行考辨。一、东京居住位置考在行政建制上北宋东京之下分设开封和浚仪(后改为祥符)二县,以宣德门前南至朱雀门御路为界,路东为开封县所辖,路西为浚仪(祥符)县所辖,大内以东为开封县所辖,大内以西为浚仪(祥符)县所辖,外城南部和东部以及外城附郭东部南部地区为开封县所辖,外城西部和北部及附郭西部北部地区为浚仪县所辖。随着坊制的崩溃,北宋时期的城市完成了由里坊制向厢坊制的转变,实际的城市管理乃以厢为单位来进行,每个厢也都有明确的管辖范围和地理界标。开封县下辖内城左军第一厢、开封县内城左军第二厢、外城城东左军厢、外城城南左军厢、外城城南右军厢以及附郭的京东第一厢、京东第二厢、京东第三厢和京南厢;浚仪县(后改祥符收稿日期:2013-03-28作者简介:梁建国(1978—),男,河南省孟州市人,历史学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宋史研究。①邓烨《北宋东京城市空间形态研究》(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从建筑史的角度对东京城的空间形态作了研究,很有启发性。该论文的第五章第二节从北宋历代赐宅的分布情况、官员宅第的分布情况、官员宅第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官员宅第的规模以及普通百姓的住宅等方面,对北宋东京的住宅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但囿于所引史料有限,尚有不少具体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则从唐宋对比的视角切入,对商业空间、公共休闲娱乐空间以及园林绿地空间等等作了比较详细的探讨。李合群《北宋东京布局研究》(郑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借用现代城市中“空间片区”这一概念,考察了政治、礼制等九种空间片区的位置、内容、分布特点等问题。这两篇学位论文对于宅第等私人空间都缺而未论。②本文所讨论的“住宅”主要包括私人所有的宅第、别宅、花园、别业、别墅等空间,是相对于衙署、寺观、酒楼等公共空间而言,另有一些短期租赁及暂时借住之地,虽然不属于住宅的范畴,但也作为居住位置进行了考订。·25·2013年第3期梁建国:北宋东京的住宅位置考论县)下辖内城右军第一厢、内城右军第二厢、外城城西右军厢、外城城北左军厢、外城城北右军厢以及附郭的京西第一厢、京西第二厢、京西第三厢、京北第一厢和京北第二厢。不过,从史料来看,时人在记载住宅位置时,并不是以“某某厢”,而仍是以“某某坊”来标明(个别坊也同时被称为“里”或“乡”)。坊、里的名称依然是人们标明地理位置的符号,并没有随着城市行政管理的变革而骤然消失,而是作为里坊制的遗存继续传递着城市地理的历史文脉。此外,随着坊墙被拆除,北宋东京的空间格局由封闭的里坊式演变为开放的街巷式,这一现象在住宅位置上也有所体现,比如有一些宅址不是以“坊”、“里”来标明,而是以“街”、“巷”、“桥”,或者附近著名的地标性建筑(比如城门、太庙等)来标明。为了便于确定大致的方位并分类讨论,笔者在此仍以厢作为基本单位,将北宋东京的私人住宅逐一落实到相应的厢之中。关于厢坊的隶属关系及其大致方位、标明的住宅位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