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出版社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社科网
出版社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王 亮 姜思思
(北京印刷学院)
摘要:本文对在分析国内外企业信息化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出版行业特点,以北京市8 家出
版社为调研对象,有针对性地提出出版社信息化效能指标的设计思路,并初步拟定一套以信
息化实效为评价目标的效能评价指标,形成对出版社信息化实效的定量分析结论。
关键词:出版社;信息化;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一、概述
(一)我国出版行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水平较低,而出版行业信息化起步不及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早,
信息化投入力度也相对不足。
从企业信息化进程看,出版社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阶
段,呈现“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不能真正实现全面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
出来。
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看:除发行、财务管理系统应用较好外,其它信息系统应用
效果不好,与国内其它行业、国外出版行业的水平有相当差距;信息化公共配套环境还没有
形成,各出版单位各自为战,信息化缺乏体系。
虽然大多数出版社已经连接互联网,但除极少数大型有经济实力的出版社引进信息系统应用
于全面管理,其它大多数仅在网上开设了以宣传为主导的网站。既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又没有借助网络开展商务活动。有的企业网站长时间不更新信息,成为有名无实的空站。相
比之下,美国出版行业有80%以上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
经过调研和分析,造成出版社和信息化的现状的主要原因并非意识原因,绝大多数出版
社已经意识到信息化手段能够给整个业务流程带来的益处。但是全面信息化的巨大风险成为
阻碍很多出版社实施信息化的最大障碍。因此,能否围绕建设有效益的信息化这一目标,来
设计信息化指标体系,关系到我国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为此,需要设计专门使用于出
版行业的效能指标,以弥补通用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对出版社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关系的直
线式理解带来的偏差。
(二)信息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基础
企业信息化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有关指标体系的研究,已经同步发展起来。
我国国家信息产业部、原国家经贸委、国家科技部等部委,先后进行了企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的课题研究,企业和专家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成果包括:龚炳铮《企业信息化指标
体系》、联和运通顾问公司《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调研指标体系设计(征求意见稿)》、联和
运通顾问公司《企业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表》、联和运通顾问公司《企业互联网应用水平调
查问卷》、解树江《虚拟企业》、曹崇延、王淮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国企业联合会课题组《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开发与应用》、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
《如何评测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真正价值》、《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杂志社、北京博思智联管
理顾问公司行业研究中心“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黄津孚《企业效益的投入产
出分析》、刘现军、罗荣桂、王志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汤发良《我国
企业内部冲突状态的评价测度模型》、郑英隆《现代企业的信息经济性分析》、包昌火 谢新
洲主编《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等。
国外研究包括:韩国政府支持的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世界银行环境局《护展衡量财富
的手段——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思科公司《网络就绪》计划、《互联网经济指标》、Meta
集团《全球新电子经济指数》、肯.巴斯金《公司DNA——来自生物的启示》、托马斯.巴克霍
尔兹《明天的面孔》、大卫.威勒、玛丽亚.西兰琶《利益相关者公司》、戴布拉和艾米顿的《知
识经济的创新战略》、罗布和戈菲《如何度量和重塑企业文化》、尼克.海伊斯的《协作制胜》
等。
2002 年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提出了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构成方案,并在科技
部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研究项目中,对4000 多家企业进行了实际测算,发布了中国制造
业信息化指数。
(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旨在结合出版行业特点,以北京市出版社为调研对象,建设一套以信息化实效为评
价目标的效能评价指标,形成对出版社信息化实效的定量分析结论,并根据指标体系编制调
查问卷,调研北京市若干家信息化领先的出版社,将调查结果代入初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修
改,螺旋式深入细节。通过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出版单位,进行统一规范、集成,简化商务运
作和财务管理流程,清理规范业务流程,使企业运作效能得到的巨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