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届气候和环境北京国际暑期学校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
2011年碳循环会议暨第三届气候和环境北京国际暑期学校
2011 Carbon Cycle Conference and 3rd Beijing 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 (BISS) o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第一轮通知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定于20年8月1日至8月日在举行。:2011年8月-5日暑期学校:2011年8月-5日(最后两天为会议时间)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背景
碳循环正在逐渐成为气候、能与环境的核心问题。化石燃料与土地利用加速了大气CO2浓度的升海洋与陆地上的碳吸收了近一半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这种碳沉降机制随着未来人类活动和气候的变化将会发生怎样的,这样的变化将对气候与人类产生反馈知之甚少。因此,预测全球碳循环理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4年召开一次国际二氧化碳会 (ICDC; )全球碳循环方面最重要的会议。从1981年开始先后在瑞士伯尔尼(1981)、瑞士康德斯堡(1985)、德国辛特查尔滕(1989)、法国卡尔凯拉讷(1993)、奥地利凯恩斯(1997)、日本的仙台(2001)、美国布鲁姆菲尔德(2005)、德国耶拿(2009)召开。下一次会议(ICDC9)将于2013年在中国召开,这为中国碳研究以及在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方面(成果如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等)提供了宝贵的展示机会。年8月-5日在中国召开(/summerschool/2011),它也是BISS暑期学校(). 本次会议将碳者研究2013年ICDC9会议并与机构展开合作. BISS暑期学校将培训碳。
科学委员会
联合主席: 曾宁陈镜明LASG)
委员:
吕达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方精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汪品先(同济大学)
王会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陆日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宋长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张朝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任小波(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
蔡卫君(Georgia)骆亦琪(Oklahoma)
潘愉德(USFS)
郭正堂(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于贵瑞
林光辉清华大学
朴世龙
周凌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李增元
报名方式
参加暑期学校的各大高校、研究所的在读博士、硕士生及年青学者,请登录/summerschool/2011 注册。注册截止日期为2011年7月10日。届时凭胸牌入场。
3. 摘要提交
碳循环会议摘要提交的截止日期是2011年7月10日,请参会的专家学者登录/summerschool/2011 注册并提交摘要。
4.会议地点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5. 会议语言
中文
6. 费用
会议代表食宿、交通自理
7. 资助申请
LASG拟资助20名京外学生的旅费(火车票)和住宿费。请登录会议网站申请资助。资助申请截止日期为2011年6月20日。资助通知将于2011年6月25日之前发出。
8. 联系人
林征
联系地址:北京LASG),100Tel:10--5230
Fax.: 10-8299-5172
Email: summerschool@
/summerschool/2011
碳循环会议暨2011北京国际暑期学校组委会
2011年5月29日
Carbon cycle conference and BISS summer school, August 1-5, 2011, Beijing
Background Carbon cycle is becoming a central issue of climat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Fossil fuel and land use emissions drive up atmospheric CO2. Carbon sinks in the ocean and on land are absorbing half of emissions, but how these sinks will change in the future to human management and climate change is not clear. Equally importantly, how such changes will feedback to climate and societal response is poorly known. Understanding and anticipating the global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