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第十一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

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第十一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高考政治复习第十一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一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考考点盘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 2.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课标解读 1.理解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了解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知道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2.懂得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理解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3.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4.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5.了解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手段及其相互关系。 命题预测 本讲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近两年的高考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如09广东A卷27。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如10山东卷20、10广东卷26、10北京卷39(主)、10福建卷39(主)、09安徽2;09海南卷2;09江苏卷34(主)09安徽卷38(主)。贯彻科学发展观,如10天津卷1、10全国卷14、09浙江卷26。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10全国卷15、10安徽卷38(主)、09安徽37(主);09四川卷38、39(主);09福建卷39(主);09全国卷Ⅰ38(主)。 从命题形式来看,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较多。题目考查的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2012年高才备考要注意以下角度: 1.通过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的具体事件,考查市场调节的弊端、市场秩序的维护,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 2.运用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有效性、主要目标、各种手段,认识当前我国继续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进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目标和举措。 3.结合节能减排、结构调整、自主创新以及各地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事例,考查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 4.结合建国60年来我国“三农”取得的巨大贡献成就、农村医疗卫生改革、2011年“两会”、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关内容,考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 课前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 1.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与计划 ①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和 。 ②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作用的经济。 ③市场能够通过 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 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 ①市场规则的形式:市场规则以 、 、 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②市场交易的原则: 、 、 、 。 ③形成以 为支撑、 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 的治本之策。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 、 、 等公共公物品的问题。 及危险品、 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 、 、 等固有的弊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 结合在一起的。其基本特征:坚持 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以 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 的宏观调控。 (2)加强宏观调控 ①原因:加强宏观,不只是为了弥补 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 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 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②主要目标:促进 ,增加就业,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国家运用 手段、 手段、 手段,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①总体小康的表现: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 、 明显提高;从宏观上看,国家 的大大增强。 ②总体小康的特点: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 的、 的、 的小康。 ③全面小康: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将成为 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