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业]江苏蚕桑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doc

[农业]江苏蚕桑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业]江苏蚕桑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江苏蚕桑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蚕桑生产是种养结合的特殊产业,也是蚕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的茧丝绸产量占世界八成,外贸量占七成,2008年江苏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分别居全国第4、2位。江苏虽是我国蚕桑主产强省,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为总结经验消弭不利,本文对江苏近年蚕桑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问题作如下分析,以期能对江苏的蚕桑业发展有所补益。 现状与特点 蚕茧总量全国第二。2008年江苏蚕茧产量9.85万吨,占全国15%,次于广西;桑园面积106.1万亩,占全国9.5%,列桂、川、渝之后,居全国第4;茧丝绸加工能力占全国五分之一,2008年出口创汇12亿美元,占全国20%,次于浙江。 单产高、品质优。2008年江苏以不足全国一成的桑园产出了一成半的蚕茧,平均亩桑产茧87.3公斤,高出全国58%,居各产茧省(区、市)前列;全省优良桑超过60%,家蚕良种覆盖80%以上,高品位茧丝生产达80%,均列全国第一。 区域集聚效益明显。随着“良种化、区域化、省力化、规模化、产业化”工程的实施,江苏蚕桑生产逐步向优势地区集中。目前全省有近60个县(市、区)半数以上的乡镇生产蚕桑,2008年南通、盐城两市桑园面积占全省66%,茧产量占70%;海安、东台、如皋、射阳等13个县(市、区)茧产量占全省75%以上;重点县、乡和专业村亩桑产茧超百公斤,高出全省四分之一。 “龙头”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省有茧丝绸龙头企业300余家,多数龙头企业对当地蚕桑生产发挥了带动作用,部分龙头企业对蚕农实行订单生产、技术服务和盈余返还、二次分配等惠农措施。为提高原料质量,有的龙头企业还支持蚕农建设标准化蚕桑示范园,帮助茧站改造收烘设施。多数蚕桑主产区已形成相关产业群,海安、东台、射阳等县(市)蚕农收入的六成以上源于蚕桑。 存在问题 劳动生产率落后国际先进水平。江苏蚕农户均桑园1.5亩,生产规模小,劳均日产鲜茧2公斤,虽高于全国,但与日本、巴西的5公斤相比,差距显然,且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受到土地紧缺和经营规模小的制约,苏北部分地区养殖设施的落后也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生产环境污染。江苏农村工业发达,不少桑园比邻厂房,易遭污染,许多蚕区又是粮桑混作,粮田喷洒农药极易污染桑蚕。2007年省环保部门的调查表明,2006年全省因工业和农药污染损失蚕茧1.29万吨,占当年茧产量的9.5%。 科技人才不足。江苏蚕桑人才培养萎缩,现有队伍还面临人才流失之虞。相当部分县、市的蚕桑技术服务机构,依靠“自收自支”,即便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海安鑫缘丝绸公司,技术力量也显薄弱,100多员工中大专以上只4人,致使先进设备作用打折,对茧站和蚕农的技术指导也因此受限。鑫源的情况在全省茧丝绸行业具有代表性。苏州大学蚕桑专业已不招收本科生,丝绸系某毕业班的60多人,现从事蚕桑丝绸行业的不到1/6。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茧丝绸业经营风险大效益不稳,其次与政策和财政对蚕桑业的支持少有关。 省级投入过少。2001年以来,江苏蚕桑科教部门每年从省科技厅获得的科研资金仅200万元,省财政的专项投入更是寥寥,全省蚕桑生产技术推广经费主要依赖出售蚕种,与浙江相比就更知江苏投入的乏力。“十五”时期,浙江省科技厅年均安排蚕桑科研创新经费450万元,“十一五”又增至每年800万元;2003-2008年浙江省财政共安排蚕桑基地建改资金2000万元,省财政专项资金每年还安排省属原种场、三级原种管理、原种场基地建设、蚕种风险储备等600多万元;“十一五”对蚕种研究及产业化专项支持1000万元。浙江对蚕桑业的资金支持相当于江苏的10倍。 桑蚕良种更新乏力。为全国和江苏桑树良种化作出过重大贡献的我国唯一国家级的“国家种质镇江桑树圃”,建圃20年来一直无稳定经费来源,平时只能依靠出售桑叶及课题经费勉力维持,圃内种质老化严重,想更新却没钱。家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三级原种基地萎缩,长期依赖销售一代杂交蚕种的价差收费支撑,入不敷出。江苏桑蚕科研投入长期严重不足造成两个后果:一是良种培育滞后,蚕种性能改良多年未有重大突破;二是茧质赶不上国际先进水平,日本的原料茧上车茧率、解舒率和鲜茧出丝率分别达98%、70-75%和18%以上,江苏为85-90%、65-70%和14-16%。 市场竞争加剧。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后,西部地区蚕桑生产增势很猛,茧产量2002年还列全国第6的广西到2006年便跃居第一。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把资金、技术投向印度、巴西和东南亚、中亚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茧丝绸业,印度已成为仅次于我国的世界第二大蚕茧生产国。纯蚕丝制品因易皱、易黄变、色牢度差、难保养,国内外消费增长缓慢,生产增长快于消费,江苏茧丝绸业的国内外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