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历史角度谈中医扶阳学派的复兴.doc
从历史角度谈中医“扶阳学派”的复兴
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以郑钦安为首的“扶阳学派”,俗称“火神派”,曾风靡一时,他们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起大证、重证,堪称“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一个流派”。
?
近年来,该学派的代表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等书被再版发行,另外一些力倡重阳扶阳的书,如《扶阳讲记》、《扶阳论坛》以及《姜附桂临床应用》、《危症重病倚附子》等,还有研究火神派的专著《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等相继出现,这些书都很畅销,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了两届扶阳论坛,异常火爆,扶阳学派大有复兴的势头。以史为鉴,对其作一分析。
?
一、“纠偏正弊、曲折前进”,是中医历史发展的规律
?
在中医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学派林立,而每一个学派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各家医派的学术主张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医疗现状以及时弊提出的”,“学术争鸣从来就是催生医学流派的时代因素”。
?
在东汉时期随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的而世,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和疾病的辨治方法。“儒之分始于宋,医之分始于金元”,从金元时期中医开始有门派之分。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当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盛行,此书是宋代官方颁发的药剂制作规范,人们“据证捡方,即方用药”,非常方便,深受医家和病家的欢迎。一时间“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
?
宋代官修《局方》时弊,医家立论纠偏
?
而盛极一时的《局方》在当时造成两个时弊,一是《局方》固然方便,业医者避难就易,相率以为《局方》之学,对《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厌而弃之”,而坠入中工水平者众;另一个原因,就是《局方》选方多用辛香燥热之剂而失之于偏。
?
在这种背景下,有一些医家立论纠偏:
?
刘河间研究《内经》中的运气学说和病机19条等医学理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说,他从火热立论,治疗力倡寒凉;
?
张从正对于当时人们喜补恶攻,医者投其所好,过用补药的风气深恶痛绝,从邪论病,创汗下叶三法,为治病大法;
?
朱丹溪更是认为《局方》之学,流于粗浅,四处拜师,学习经典,博采众长,从滋阴立论,以斥温燥。一时间声誉显赫,学者以之为师,治病倚之为法。
?
医家不善前学,明前温补学派、温病学派更替
?
但一些医家不善学刘、朱之学,用药偏于寒凉,伤伐胃气,又造成了新的时弊。这便是温补学学派产生的背景,薛己等人为了纠正时弊,维护阳气,力主温补,重视命门的研究。他们或者先天后天,脾肾兼顾;或者命门水火,阴阳互求。又形成了另一种辨证思路,人之有生,命门为本,千病万病,治在命门。
?
中医正是经过一个个纠偏正弊过程,在曲折中向前发展,产生新说的,火神派的产生的也不例外:清代温病学说逐渐兴起并发展至鼎盛,《清史稿》载:
?
“大江南北言医者,辄以桂为宗,百余年来,私淑者众。”
?
而叶、薛、吴、王等温病学家,在用药上多喜寒凉轻灵,除治疗温病,在杂病辨治上也有同样的用药规律,这样又形成用药阴柔,处方平稳的新流弊。
?
郑钦安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重阳气,反对寒凉,反对平淡,多用姜桂附等温热之药,而且著书立说,《医理真传》和《医法圆通》相继问世,力倡其扶阳重阳的学术主张,口的希冀“为医林之一助!”此学派产生,曾兴极一时,其入室弟子卢铸之,于成都开办“养正医馆”,后又设“扶阳讲坛”,远近闻风,所化者众。
?
那么,火神派近年复兴的现实背景中又如何呢?
?
不少中医学者对当今人们体质和疾病的基本态势作了分析: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
“带来的只是物质上的丰厚,也即‘阴’的一而并不曾亏损,相反,需要去消耗这此物质的能源(“阳”的一而)没有增多,反而在日渐减少中”。
?
同时,日益发展的社会也使人们节奏变快,压力加大,这些致人们阳气“烦劳则张”。还有临床上庸工离开辨证,受西医指标影响,见炎症就清热解毒,见发热就清热凉血,见高血压就凉肝息风,见肿瘤就解毒散结,离开了中医辨证,滥用苦寒,过用抗生素、激素等,这都在攻伐着人们的阳气。
?
张存梯教授将其损伤阳气的原因归纳为9条:
?
1)伤于寒者仍多;
2)中医西化的影响;
3)受温病影响,滥用苦寒;
4)不求经旨,不辨阴阳;
5)过度劳倦,烦劳伤阳;
6)房劳伤肾;
7)睡眠不足导致阳气受损;
8)滥用抗生素、激素;
9)慢性病多发,阳虚者居多。
?
可见,阴盛阳衰是当今疾病的基本态势,用药苦寒是当今医界时弊,这些激活了扶阳思想,“火神派学术恰恰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
二、时代需要,是中医发展的动力
?
纵观历史,中医的每一步发展,新学派新理论的提出,是和当时的时代需要密切相关的,某类疾病的盛行,某些问题的困扰,都对医学提出新的需求,人们关注研究,并提出新的理论。
?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外感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