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学]近代史纲要资料汇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汇编
使用说明
本资料来源于耿化敏老师上课的主要内容与课后课件及书上重点,特别是一些老师专门提及的重点、要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资料特别对资料内部的重点用不同的字号,下划线等方式加以注明,以便于大家复习考试时使用。
由于本学期老师出差,所以第一部分(导论——辛亥革命),第三部分(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为重点内容,而第二部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重点程度有所下降,但不可放松。
根据历年考题,以下重点值得注意:1.对近代西方的认识(结合赫德);2.近代化的基本观点;3.改良与革命的区别与联系;4.辛亥革命的评价;5.近代人物评价——赫德、孙中山、陈独秀、青年蒋介石、晚年毛泽东;6.评价“第三条道路”;7.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
本科目资料由农发一班戈弋同学整理,面向全院同学,大家可以随意使用。我们没有私藏,没有隐瞒;有的只是辛勤的努力、宽广的胸襟以及对农发之家的深深爱恋。
农发10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汇编
导论: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检讨
问题一:历史学是否有用?何为史学?
1.在有用与无用之间的史学,史学的三大基本功能:“存史”、“资政”、“教化”。
2.史学是一门对历史进行全面研究,总体观察、多方向、多层次逼近的唯一学科。
3.古人对史学的评价:王夫之“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毛泽东:“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学一点历史”
无用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现实功利主义的结合
问题二:如何认识历史的话语权与现实统治权的关系
中国史学传统:“百年无信史”
英国 卡尔:历史是过去与现在永无休止的对话
法国 年鉴学派:通过现在理解过去,通过过去理解现在
结论:历史是在追求真实的历史学家与掌握权力的政治家的博弈中不断地被书写,而“势去道移”使历史无限可能地逼近真实。
问题三:如何认识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主线与分期
历史主线:革命与现代化的双重变奏
如何认识“革命”
革命的广义和狭义: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革命与改良同是扫清历史障碍,实现现代化的手段
崇尚革命,贬低改良的观念需要在现代化的坐标系中重新加以审视
如何认识现代化
科技革命引发的整体性变迁(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迎合世界文明大潮,实乃近代中国付出巨大历史代价后作出的不二选择
历史编撰中的两种叙事
革命叙事与现代化叙事 二者关系:冲突与交融
历史分期:三个阶段
1840——1919 中国近代史
1919——1949 中国现代史
1919——今 中国当代史
问题四:中国近代史的基本问题
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的扩张与封建主义的没落
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结构:地、农、工、资四大阶级;阶层分化
社会矛盾:两大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P16】
时代主题:两大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P18】
一个主题:现代化
两种手段:革命与改良
? 1.革命—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
? 2.改良(改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晚清新政、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三条道路”、中国的改革开放
? 三大阶段:中国近代、现代、当代历史
? 四大阶级:工人、农民、地主、资产阶级
? 五大阶层:地、农、工、资、知识分子(士大夫的转化,时代先驱)
1.基本因素
? (1)宫廷内乱(如宦官、皇后、权臣专政)
? (2)底层农民起义
? (3)异族入侵
2.基本形态:新旧王朝的循环更替
3.民国黄炎培:跳出历史周期律
近代门槛前的中国社会实态
1.晚清政府:王权专制的历史遗产
2.小农经济与所谓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
3.第四个人口高峰与人地关系的紧张(流民、帮会、华侨)
4.士风渐变:从崇尚理学与执迷考据,转入经世致用的龚自珍、
林则徐、魏源、包世臣等士人
5.世界观:
坚持华夏中心论,缺乏现代主权与国际法概念
(2)明清时期的东亚朝贡体系:中国与日本、朝鲜、越南
(3)外交心态: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身怀戒惧之心;
(4)中外贸易:从闭关锁国到广州一口通商,没有经济需要的表象与“十三行”的设置
(5)商品结构:出口的丝茶与进口的棉纺织品及非法输入的鸦片
二、西人东来
(一)鸦片战争前:
明清之际:利玛窦、汤若望等传教士除了宗教布道,还带来了西方的天文知识、地球图、钟表、仪器、火炮等科学技术,然而却仅限于宫廷之内的娱乐,缺乏普遍应用。
(二)鸦片战争:中西文明的碰撞与冲突
西方:对东方殖民扩张的延伸
中国:坚船利炮下的刺激;近代中国悲情主义心理的滥觞
三、内部危机:天平天国【P41】
1.
2.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反抗运动
3.新的形式:从西方基督教寻找思想武器
4.对传统的否定:批判儒家政治文化
5.天朝田亩制度:与其说来自上帝的启示,毋宁说是传统小农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