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课外古诗赏析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下课外古诗赏析概要

目 录 1、《赠从弟》(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作者:刘桢(186~217年)(人教版八下 语文书不确定出生年份),字公干, 东汉末 宁 阳(今?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 东平), 东汉著名?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 称。 1、?[主题]?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 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2、[理解题] (1)《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 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 然的主旨句是: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赠从弟》中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 的反复句是: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4)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 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 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5)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象征手法(比兴)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 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 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 屈的人。?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 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 津)人。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 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 文,今存90多篇,代表著作有《滕王阁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1、?[情感]? 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 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2、[理解题]??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 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 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 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 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李白面对友人汪伦折柳相赠,满怀 激情地吟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这两 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你和你的好友将天各一方,好友很 伤感,这时你可以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中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来劝慰她;还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来祝福朋友。? (6)表明不因离别二伤感的诗句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 句子是: 城阙辅三秦; 虚写景物的句子是: 风烟望五津。 3、《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作者: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中国唐 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 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 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 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时年四十二岁。其存诗 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 《蓟?[jì] 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 1、?[情感]? 指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 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 生的孤独感。? 2、[理解题]?? (1)《登幽州台歌》中写诗人独立于悠 悠天地之间,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的语句 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您是否同意说本文诗的风格是“沉郁悲 壮?为什么?? 答:同意。因为通过作者登台所见所感, 以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为背景,来抒发天地之 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的情感,来抒发岁月 无情时不我待的深重感喟的,所以使全诗染上 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 (3)此诗篇幅短小,但是内涵丰厚,请谈 谈您的理解。? 答: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 来,并以“山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