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建筑节能的必要性、成本和应用技术.doc

建筑节能的必要性、成本和应用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节能的必要性、成本和应用技术

建筑节能的必要性、成本和应用技术 1. 必要性: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20年中GDP将保持快速增长,因此能源供应紧缺是我们国家面临的巨大压力。国家已确立了以节能优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能源发展战略。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是实施我国能源战略的关键环节。 我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从政策导向看,建筑节能产品受政策推动,对各种产品给予了不同的支持力度,有利于保障建筑节能产品的市场。从盈利能力来说,建筑节能产品作为新产品替代原先的不节能产品,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具有更高的毛利率。目前,市场确定和自身竞争力确定的依次是low-e玻璃、保温墙体材料、石膏板、节能幕墙。比较几种产品的毛利率看,low-e玻璃的毛利率最高,光伏建筑、石膏板其次。 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体现了绿色平衡理念,并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实现建筑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和废物排放减轻无害。基本政策就是: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完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支撑体系。 由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联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介绍,中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为20亿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按2030年中国城市人口达到10亿计算,城市的建筑总面积还将增加两倍。如果保持现有的能耗与排放水平,2030年中国建筑行业的直接与间接碳排放总量将达到32亿吨,接近全国排放总量145亿吨的1/3,因此中国建筑节能潜力巨大。 首先,我国北方地区住宅户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因为冬季供热高出南方地区一倍,因此在北方地区推行城镇供热计量改革势在必行; 其次,要提高新建建筑的节能达标率; 第三,要对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避免因片面追求“大、新、奇”而导致的无谓的能源浪费; 第四,要推广住宅全装修和装配式施工; 第五,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如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技术的推广; 第六,加快绿色建筑的示范推广。 2. 关于成本 “绿色建筑节约了能源的消耗,并保存起来转到下一次产生同等能量,同时减少了空气污染,通过这个转换过程,居住成本降了下来。”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刘总策划师认为:“普通住宅增加不超过5%~7%的建造成本就可实现节能60%,节能建筑投入使用后减少了水、电、采暖等能源费用,增加的造价5~8年能收回,总成本甚至可能比耗能建筑还要低,况且还有一些建筑节能举措是不需另付费的。 由于设计和配备成本较高,投入要高于普通建筑,但从长远来看,建筑成本很快就能收回。绿色建筑在使用时有个‘全寿命成本’,包括:初期的建造成本,这是一次性的;消费期的消耗、维护运行成本。大多数购房者只看到总房价,而没有计算分落在‘使用年’上的价格。绿色建筑采用的大量科学技术,相比性能和质量差、运行费用高、使用年限短的住宅,分摊在每个使用年的购房成本低很多。” 3. 技术: 地源热泵系统、 雨水回用 雨水回收装置 太阳能 零排放 能量循环 微风发电 绿化体系 透水地面 风环境优化 可再生能源利用 节能住宅采用的围护结构能有效改善居室的热环境,等于给住宅外墙穿上了一件棉袄(外墙保温材料),头上戴了帽子(层面保温材料),外窗采用了中空玻璃保温窗。节能住宅内的人,冬季会明显感到比在普通住宅温暖舒适。即使需要开空调取暖,它的耗电量会明显低于普通住宅。 根据标准,21世纪的节能建筑应该是: 一是冬暖夏凉。由于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采暖空调设备性能日益优越,建筑热环境将更加舒适。 二是通风良好。自然通风与人工通风相结合,空气经过净化,新风扫过每个房间,通过持续不断地换气,室内空气清新。 三是光照充足。尽量采用自然光,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 四是智能控制。采暖、通风、空调、照明、家电等均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既可按预定程序集中管理,又可局部手工控制;既满足不同场合下人燕不同的需要,又可少用能源。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