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讯科技发展与未来淡江大学
淡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第28章 資訊科技發展與未來 生物資訊 生物資訊 緣起 生物學界的需求 資訊技術的特性 精確性 運算快速 網路便利性 生物資訊新領域的形成 基本概念 基因 主要分布在細胞核的染色體 染色體 由DNA分子所組成 DNA 由A、T、C、G四種核苷酸所組成 核苷酸排列的不同,會轉譯為不同的胺基酸,而不同胺基酸序列將會組成特定的蛋白質 DNA資訊 應用資料庫 生物資訊的資料庫 DNA序列及蛋白質序列詳細內容 核酸與蛋白質結構資料庫 蛋白質形狀示意圖資料庫 延伸資料庫 基本序列的主要功用 序列的突變與變異性 建立關聯與分類 目錄資料庫 生物網站資料庫 生物資訊的未來展望 數位家電 數位家電的三項特徵 數位家電三大類別 家庭顯示功能設備 具備家庭閘道相關功能的多媒體與資訊處理設備 數位視訊接收解碼器(Set-Top Box,簡稱STB) 遊戲機(Game Console) 個人視訊錄影機(Personal Video Recorder,簡稱PVR) 可移動式家庭娛樂設備 數位像機(Digital Still Camera,簡稱DSC) 智慧型掌上裝置(Smart Handheld Device,簡稱SHD) 數位家庭示意圖 打造數位家庭所需的技術 高效能主機產品 數位家庭環境的構成核心 主機產品多樣化 須具備高效能同時滿足各種不同的服務需求 數位媒體轉接器(Digital Media Adapter) 數位家庭環境的訊號轉遞者 透過無線通訊技術,將個人電腦數位資料,傳送到可連結網路的消費型電子裝置(Consumer Electronics Device) 通用隨插即用(Universal Plug Play, 簡稱UPnP)架構 利用於數位家庭網路上隨時插拔裝置 數位家庭的瓶頸 標準不一 缺乏共同平台 軟硬體的標準尚未統一 成本昂貴: 數位家電發展仍屬於起步期,市場上真正肯花錢來體驗新產品的消費者仍屬少數 技術-維修問題 家電操作的複雜度 維修角色的確定 奈米科技 第四波工業革命的背景 第一波工業革命 十八世紀瓦特發明蒸汽機 以機器代替人力 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效率,促成產業結構改變,進而改善生活品質 第二波工業革命 十九世紀末期熱力學與電磁學理論發展漸趨完備 高效率的內燃機和發電機替代蒸汽機 電力成為主要能源 第四波工業革命的背景 第三波工業革命 電晶體的發明 開始使用電子計算機及網路傳遞資訊,加速文明的演變 第四波工業革命 二十一世紀奈米科技(Nanotechnology)的發展 奈米科技的定義 奈米(nanometer) 「nano」這個字根與任何計量或計時單位合用時,代表十億分之一該單位的意義 即為十億分之一米(10-9 meter)的長度,略記為nm 奈米科技 根據物質在奈米尺度下特殊物理、化學、生物性質或現象,有效地將原子或分子組合成新的奈米結構 以奈米結構為基礎,設計、製作、組裝成新材料、器件或系統,產生全新的功能,並加以利用的技術 奈米科技革命(1/2) 肇始 1959年理查?費曼(Richard P. Feynman),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一場物理學年會的演講 第一次提出「奈米科技」 1974年東京理科大學的谷口紀南(Norio Taniguchi)描述機器製造的能力可小於一微米 第一篇分子奈米科技的論文 1981年麻省理工學院的卓克斯勒(Eric Drexler)《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 奈米科技革命(2/2) 原子操作證明 1989年,美國加州IBM阿爾馬登實驗室(Almaden Labs)研究員唐納?伊格(Donald M. Eigler) 「掃描式穿隧顯微鏡(STM,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利用顯微鏡的鎢探針將三十五個氙(Xe)原子於鎳(Ni)基板上排列成IBM三個英文字母 奈米尺度下操控物質的可行性大幅提升 支持由下而上(Bottom-Up)方式製作材料、元件與系統的方式 奈米粒子性質 物質奈米化 因為表面效應與體積效應造成尺寸縮小所帶來的性質改變,進而衍生出傳統物體不具有的特殊奈米粒子性質 表面效應,指的是任一物質其表面原子與內部原子因為接觸環境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原子性質 因電子能階間隙隨結構尺寸大小而有些許改變的現象,造成某些性質,例如:磁性、內壓、光吸收、熱阻、化學活性、催化性、熔點,特別是光電性質,會隨結構尺寸大小而變,稱之為體積效應 自然界中的奈米現象 自然界奈米材料的最佳實例 --蓮花 1997年,德國波昂大學的植物學家巴斯洛特(Wilhelm Barthlott) 蓮花的葉面存在著非常複雜的多重奈米和微米結構 蓮花奈米表面「自我潔淨」的奧妙稱為「蓮花效應(Lotus e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