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第三节艾滋病病人的护理教材教学课件.ppt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第三节艾滋病病人的护理教材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章 第三节 艾滋病病人的护理 1 案例导入 患者,男性,54岁,远洋船员。因发热、咳嗽伴消瘦1个月入院。 体检:T:39℃,P:110次/分,R:24次/分,BP:120/70mmHg。贫血貌,双侧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阳性。 胸片提示:左肺中下叶大片实变阴影。 淋巴结活检提示:淋巴结结核。 问题: (1)请写出护理诊断。 (2)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2 3 一、 概述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致命性传染病。 4 (一)分期 一)急性感染期(Ⅰ期) 感染HIV后,部分患者出现血清病样症状,此期症状常较轻微,易被忽略。 二)无症状感染期(Ⅱ期) 由原发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无任何症状。 三)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期(Ⅲ期) 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 四)艾滋病期(Ⅳ期) 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最终阶段。 5 (二)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HIV侵入人体后,可通过直接侵犯辅助性T细胞及单核-吞噬细胞或间接作用于B细胞和NK细胞等,使多种免疫细胞受损,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易发生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6 病理变化 (1)机会性感染:由于免疫缺陷,组织中病原体繁殖多,而炎症反应少。 (2)免疫器官病变:包括淋巴结病变及胸腺病变。 (3)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神经胶质细胞灶性坏死,血管周围炎性浸润,脱髓鞘改变。 7 二、护理评估——临床表现 1、急性艾滋病病毒感染 2、无症状性感染和持续性泛发型淋巴结病 3、艾滋病期 在经过7-10年的潜伏期后,患者进入有症状的HIV感染期。典型的表现为条件致病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常见者为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和卡波西肉瘤(KS)。 8 (1)条件性感染: 1)卡氏肺囊虫肺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2)其他条件性感染 3)混杂感染 (2)卡波西肉瘤(KS)及其他肿瘤 (3)皮肤及粘膜表现 (4)艾滋病系统表现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道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肾脏损害 、体重减低 12 3、支持及对症治疗 4、预防性治疗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异烟肼治疗1个月。CD4+T淋巴细胞﹤0.2×10 /L者可用喷他脒或复方磺胺甲噁唑预防肺孢子菌肺炎。针刺或实验室意外感染应2小时内用ZDV等治疗,疗程4-6周。HIV感染的孕妇产前3个月起服ZDV ,产前顿服NVP200mg,产后新生儿72小时内一次性口服NVP2mg/kg,可降低母婴传播。 5、中医中药治疗 包括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应用和针灸疗法。 9 13 四、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关。 3、营养失调,活动无耐力 与纳差、慢性腹泻及HIV感染、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有关。 4、社交孤立 与艾滋病预后、疾病折磨、受他人歧视有关。 14 五、护理目标 1、体温下降至正常。 2、呼吸道保持通畅,能进行有效的呼吸。 3、了解饮食习惯和进食能力,注意休息和活动,避免劳累。 4、保护患者的隐私,加强沟通,提供生活上和精神上的帮助,使其积极地融入社会。 15 六、护理措施 (一)有感染的危险 1、隔离 2、病情观察 3、休息与活动 4、加强个人卫生 5、用药护理 16 (二)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1、营养监测 2、饮食护理 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保证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17 (三)恐惧 1、心理护理 2、社会支持 18 (四)健康教育 1、疾病预防指导 加强性道德的教育。 严格血液及血制品的管理,严格检测献血者、精液及组织、器官供给者的HIV抗体。 注射、手术、拔牙等应严格无菌操作,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不共用针头、注射器。加强静脉药瘾者注射用具的管理。 对医疗器械如胃镜、肠镜、血液透析器械应严格消毒,防止医源性感染。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疫情监测。 19 2、疾病知识指导 定期或不定期的访视及医学观察。 患者的血、排泄物和分泌物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严禁献血、捐献器官、精液;性生活应使用避孕套。 出现症状、并发感染或恶性肿瘤者,应住院治疗。 已感染HIV的育龄妇女应避免妊娠、生育,以防止母婴传播。HIV感染的哺乳期妇女应人工喂养婴儿。 20 (五)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1、紧急局部处理措施 2、暴露级别评估 3、预防性用药方案 4、随访、咨询和汇总 21 七、护理评价 1、患者是否能充分认识本病的基本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