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实践的统一.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创新与实践的统一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实践唯物主义自身的发展方式就是在于不断地对实践作出新的解释,并指导新的实践。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由于硬要完成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然导致瞎指挥盛行,浮夸风泛滥,广大群众生活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大跃进的提出,不仅停留在思想上,而且要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当时的理解,也较为肤浅,人们还以为干部做好本职工作,工人增加生产就可以了大跃进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是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1958年以后,一直作为一面红旗高举若干年,对这次大跃进的经验与教训,应当认真地总结与思考。 “文化大革命”是错误理论指导下的错误实践。它留下了永远不应当重犯这类错误的深刻教训,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和中国国情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必须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借鉴创新、实践检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实质内核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将实事求是表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这本身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这就对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作了高度概括。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的内在规律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实践中,实事求是要求一切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中国特色之路,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抛弃了那种局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文献,局限于按照其他国家革命成功的老路,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路,回答了“革谁的命,谁领导革命,和谁一起革命,怎样革命,革命的前途是什么”等基本问题。理论上的突破推动了实践上的革命胜利,这是我党坚持实事求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伟大胜利。 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时期,同样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只有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不断地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新征程。只有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科学地把握实事求是这一实质内核,才能保证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先进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生动实践。 纵观党的历史,凡是我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时候,党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90年来我党不断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创新成果,正是我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必然结果。凡是我党出现了偏离实事求是的“左”倾和右倾错误,导致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都遭到挫折、损失,恰恰是我党没有很好地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时候。新时期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新境界,就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实事求是这一实质内核。 实践检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准   实践孕育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强调,“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6]可见,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准。随着时代发展、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呼唤着新的理论创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向前发展;实践又对创新的理论成果进行检验,确认理论创新成果的真理性。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成果对新的实践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实践检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准与内在规律之一。首先,正确的理论指导着实践的前进,生动的实践推动着理论创新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