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发展浅析重庆统计局
重庆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发展浅析
批发和零售业是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者的中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决定生产,决定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消费需求是社会在生产周而复始的起点,因此,批发和零售业已从社会生产系统的终端行业转为先导行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批发和零售业有着翻天腹地的变化,在国民经济的地位日益显著,尤其是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已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准确分析重庆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发展现状,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对于促进我市商贸流通发展、扩大全市消费需求进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07年重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数920个,产业活动单位数4837个,分别比2002年增长95.3%和8.5倍,从业人员12.9万人,比2002年增长47.9%。从2002年-2007年重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情况表显示,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销售额1843.42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3倍,年平均增长18.5%;实现零售额570.96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2.2倍,年平均增长26.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快速发展,其销售额和零售额占全市批发和零售业的比重分别由2002年的44.1%、24.2%提高到48.9%、40.7%,提高了4.8个和16.5个百分点。
表1 2002年-2007年重庆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销售情况
单位:万元
指标名称 销售情况 占批零业比重(%) 销售额 零售额 销售额 零售额 2002年 7878047 1797129 44.1 24.2 2003年 9051877 2297803 45.0 28.3 2004年 2935313 46.2 31.8 2005年 3650882 45.5 34.0 2006年 4326818 46.5 35.7 2007年 5709607 48.9 40.7 2002年 2007年 企业数 销售额 零售额 企业数 销售额 零售额 公有经济 51.4 47.8 43.4 13.9 28.1 21.1 非公有经济 48.6 52.2 56.6 86.1 71.9 78.9 #私营企业 18.3 8.5 15.0 45.1 23.9 20.1 来源: 2002年、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年报。
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巨大变革,多种零售业态共同发展,超级市场、购物中心、专卖(业)店、仓储式商场、网上购物不断涌现,显示了强大的生机。连锁经营作为“现代流通革命”,已成为我国流通领域中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对传统的经营方式和企业进行着强力整合。2007年,我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连锁店41家,拥有门店数6125家,实现销售额406.12亿元,零售额326.62亿元。与2002年相比,企业增加了29家,翻了近两翻;门店数增长了3.4倍,所实现的销售额和零售额分别增长4.4倍和4.5倍。非公有经济和新兴业态的发展为批发和零售业注入了活力,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快速发展。
(二)国内外大型知名商贸企业入住重庆,本土限上企业在竞争中彰显实力
重庆直辖给重庆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西部大开发给重庆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中央及市一系列加快发展优惠政策的出台,国内外大型知名商贸企业纷纷来渝抢滩。国美、苏宁、麦德龙、北京华联、王府井、美美百货、茂业、远东、沃尔玛等企业先后入驻,给重庆商贸带来了活力,提升了重庆商贸业整体形象,同时也加剧了商业之间的竞争,促进了重庆商业做大做强。作为重庆商业龙头的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与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成为重庆市首家规模上百亿的商业集团,西部最大的商业流通企业。2007年末,商社集团共拥有经营网点263个,比1997年成立初期的25个增长9.5倍,其中拥有批发和零售业经营网点239个;全年实现销售额215.71亿元,是1997年商社集团成立之初24.87亿元的7.7倍,年均增幅达24.1%。在商社集团的带动下,本土限上企业在竞争中彰显实力。
(三)商品升级换代,消费层次跃上新台阶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从普及家用电器为主的购置生活必须品阶段,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阶段发展,居民用于住房、交通、通讯、文娱等方面的消费迅速增长。通讯器材类作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一直贯穿整个消费结构升级过程,2007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10.09亿元,比2002年增长1.45倍,年均增长19.7%。
汽车、住房消费作为第二次消费升级过渡到第三次消费升级的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