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钱学森之问laboratoriusidmultimedia
“钱学森之问”与创新教育 郭春芳 福建教育学院 这幅画看上去像什么? 重庆晚报记者的想象力调查 6岁的小朋友 :10人8种答案; 大学生:6人回答是“人脸”、“人头”、“鬼脸”; 2人回答是“河流” ; 2人的答案是“马”和“瀑布”。 30-40岁的路人:50%以上都说是张“人脸”。 年龄增大,想象力下降 一幅抽象画,没有标准答案 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 结果: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 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 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美国是世界上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而中国是世界上模仿能力最强的国家。”(《参考消息》2010年1月15日) 我们有老祖宗的四大发明 最近200年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我们一项也没有,电话、电视、电脑、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火车、汽车、飞机…… 我们不能总是说老祖宗的四大发明,我们必须有新的发明创造。 一、“钱学森之问”问什么 二、创新人才为什么“冒”不出 三、创新人才的培养根在基础教育 四、开展创新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钱学森之问”问什么 钱学森(1911-2009 )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温家宝四次看望钱学森 2005/7/29、2007/8/3、 2008/8/2、 2009/8/6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杰出人才主要指“科技创新人才”。 “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想到中国的长远发展,最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2009年11月11日,安徽11位教授给袁贵仁部长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1、“钱学森之问”的内涵 关于杰出人才之问 关于教育质量之问 关于教师水平之问 关于培养模式之问 关于培养土壤之问 关于评价标准之问 “钱学森之问”, 不仅是教育问题, 也是人才成长规律问题, 人才发展现实问题, 人才未来前景的问题。 “钱学森之问”,不仅教育要回答,科技、人才、文化等领域也要回答。 2、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 ,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1942年9月,受命执行援华任务; 1943年2月,英国驻华科学使团团长,访问考察战时撤至昆明附近的浙江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 1944年2月,在重庆《中国与西方的科学和农业》的演讲中,首次提出“李约瑟难题”; 1945年初,任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 1946年3月,赴巴黎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主任; 1948年,辞职返剑桥,在中国助手王铃博士和鲁桂珍博士等人协助下开始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 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在前现代社会中国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 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国又成为技术落后的国家,而没有继续维持原来的领先地位? 证据:公元6世纪到17世纪初,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一直在54%以上,而到了19世纪,剧降为只占0.4% 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 火药、 造纸术和印刷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端于中国? 西方依靠指南针发现了世界; 用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了欧洲文明! 3、“李约瑟难题”与“钱学森之问” “李约瑟难题”说的是近代中国的科技应该发达而没有发达; “钱学森之问”说的是新中国应该培养出很多创新型人才而没有培养出来。 “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两者在本质上并无实质差异 。 “钱学森之问”会变成 “李约瑟难题”吗? 二、创新人才为什么“冒”不出 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 价值取向 思维方式 教育理念 教育体制 培养模式 评价机制 资金投入 等等 创新人才“冒”不出的教育因素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听话教育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听话教育事实上进行的是驯化不是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 把爱问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有问题的学生 小学生问题很多,中学生问题不多,大学生没问题 。 西方教育:把没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有问题的学生 (2)夸大分数的功能泯灭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不会质疑,不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金秋诗刊军创网.doc
- 金平长安矿业有限公司大黑山尾矿库扩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云南黄金集团.doc
- 金工实习安全教育动员工程训练中心.ppt
- 金融与法律特别讲义经济法学院.ppt
- 金融企业会计复习题金融会计实务.doc
- 金融保险系列金融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电子邮件系统.ppt
- 金融制度总论中国金融服务法治网.doc
-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介绍福州金标软件科技有限公司.ppt
- 金融业营改增政策培训课件山东国税局.ppt
- 金融业营改增专项辅导课件月版 青岛国家税务局.ppt
- 202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3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 2023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