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功能化学材料概要
干燥固化 切割,剥离不需保护部分 浸蚀未保护部分 水洗 剥离 化铣加工过程: 在此过程中,掩蔽剂起到临时保护作用。 切割刀 模板 掩蔽剂薄膜 轻铝合金 剥离 种类 化学结构 特性 聚氯乙烯 尽管此类薄膜有较高的物理强度,但此类试剂的应用由于树脂种类或其表面受到限制 聚乙烯醇 此类薄膜虽有很好的物理性能,但抗水性和可加工性较差 聚乙烯丁醛基 包覆能达到较厚水平,因加有稳定乳液的增塑剂,导致粘度大,易吸附灰尘 合成橡胶弹性体基 物理性能好,但阳光下性能易退化 纤维素衍生物基 属热熔型,只能用于某些特定设备或物质 丙烯酸树脂基 耐晒性好,但因弹性较差,剥离时力分散不均,剥离较困难 2.4.5 掩蔽剂的应用 1)航天器制造业: 化铣加工、表面处理、表面保护 2)汽车制造业: 表面保护 3)家用电器制造业: 表面保护 成分 含量(wt%) 成分 含量(wt%) 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成膜) 20 油溶染料、荧光染料 (确定厚度目视检查) 少量 丁腈橡胶(成膜) 3 全氯乙烯 33 烷基苯酚凝析油(成膜) 4 甲苯 27 聚异丁烯(成膜) 2 硅油(脱模) 少量 云母(物理性能) 10 触变剂 少量 氧化镁(物理性能) 0.5 总共 100 二乙硫脲(抗臭氧) 少量 表 化铣用掩蔽剂的组成例 主成分采用合成橡胶 成分 含量(wt%) 成分 含量(wt%) 苯乙烯基弹性体 (成膜) 8.0 油溶染料 (确定厚度目视检查) 微量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成膜、物理性能) 1.7 氟代烃油 (脱模) 少量 石油树脂 (物理性能、粘性) 2.2 稳定剂 少量 增塑剂(物理性能) 0.7 甲苯(喷涂调整) 49 增容剂(物理性能) 2.7 二甲苯(喷涂调整) 24 填充剂(物理性能) 11.6 总共 100 化铣用金属物质 掩蔽剂用聚合物 浸蚀试剂 温度 铝 丁基橡胶、丁腈橡胶 NaOH 90℃ 钛 乙烯聚合物 HF、HNO3 40℃ 钢 聚氯乙烯 HF、HNO3 55℃ 化铣用金属物质 掩蔽剂用聚合物 处理试剂 温度 轻铝合金 三维苯乙烯—聚丁二烯嵌段共聚物 重铬酸、磷酸 90℃ 化学铣切 表面预处理用保护膜 此处温度指的是浸蚀溶液的温度 成分 含量(wt%) 乳液A(脱模) 1 胶体碳酸钙(成膜) 30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成膜) 2 水 67 总共 100 成分 含量(wt%) 棕榈蜡(脱模) 15 石蜡(脱模) 15 石脑油(溶剂) 10 Ionet S-60C(乳化剂) 3 Ionet T-60C(乳化剂) 3 水 54 总共 100 * 2.3 片剂包衣剂 各种包衣片剂 俗话说:良药苦口。人们为了治病,往往不得不“忍苦吞药”。有了“包衣药片”,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片剂包衣指的是一种“涂膜”技术,是指在药片表面涂上“薄层衣膜”。形成这种“薄层衣膜”的材料(高分子化合物),就是所谓的“片剂包衣剂”。 2.3.1 何谓“片剂包衣剂”? 19世纪——药物表面由糖衣或明胶衣进行包覆; 半世纪后,包衣剂得到一定发展:1.不仅能够改善“苦口”2.并且用火棉胶/角蛋白作为“包衣”,可使药物在消化道的“特定器官”释放。 当时技术不发达,制备包覆层的方法是将药片固定于针的顶端,浸入包覆溶液中,然后取出进行干燥——麻烦、费时 经过多年研究,高分子薄膜材料相继问世,各种压片机和包衣机开始流行,使薄膜包衣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国外基本上以薄膜包衣取代了糖衣。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起步发展,薄膜包衣已成为制药工业“新的热点”。 1. 掩盖苦味;2. 增加药片的强度;3. 控制药物作用时间(如使其作用于特定器官或控制释放速度);4. 赋予药物不同的外观,防止混淆;5. 隔绝空气(防潮、防氧化等)和光,避免分解;6. 防止不同药物混合时发生化学反应。 片剂包衣剂的功能: 2.3.2 片剂包衣剂实例 长效药片:控释片的基本原理 大部分药物服下后因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而很快消失:药物很快失去药效; 但有效的治疗要求药物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这使得一般药物一天需服用三次。 胃 小肠 大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盲肠 结肠 直肠 消化道的器官构成: 各器官PH值: 器官 PH 胃 1~3.5(胃酸) 空肠 6~7(肠液) 回肠 约为8 根据各器官的PH差异,进行“药物释放”控制。 药物(在肠中溶解,产生药效) 肠溶包衣(在胃中不会溶解,直到到达肠中,内层的药物才会释放并在肠中作用) 药物(在胃中溶解,使服下后快速产生药效) 胃溶包衣层(在胃中分解,内层的药物释放并在胃中作用) 控释片的结构: 多层的结构:使药效更长久。 服药后血液中浓度变化: 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