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8郑伯克段于鄢推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郑伯克段于鄢推荐

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 每课一背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自主探究 语言积累 一、重点字词大集中 1、通假字 ①寤生②佗邑是命 ③谓之京城大叔④大都不过叁国之一 ⑤姜氏欲之,焉辟害⑥无庸,将自及 ⑦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⑧遂寘姜氏于城颍 ⑨永锡尔类 2.古今异义 请京,使居之 可矣,厚将得众 3.词类活用 ①故名曰寤生 ②今京不度 ③隧而相见 4.一词多义 ①制 为之请制 今京不度,非制也 ②庸 无庸,将自及 徒有虚名,乃庸才也 ③食 公赐之食 食舍肉 5.文言句式 ①姜氏何厌之有 ②君子何患焉 1、通假字 ①寤=啎:逆,倒②佗=他③大=太尊称④叁=三⑤辟=避⑥庸=用⑦帅=率⑧寘=置 ⑨锡=赐 2.古今异义 京:地名,今河南荥阳//京城厚:土地广大//薄 3.词类活用 ①名:名词做动词,取名②度: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③隧:名词做动词,挖地道 4.一词多义 ①制 (名词,地名)(名词,制度)②庸 (庸=用)(庸:平常,平凡) ③食 (名词,食物)(动词,吃饭 5.文言句式 ①宾语前置,有何厌,有什么满足②宾语前置,患何,担心什么 1.作者简介 《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例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左传》的作者,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 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扎的矛盾冲突。我们下面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件。是一篇标准的记叙文。记叙性文章的情节结构形式一般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等六部分。 序幕: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君位的争夺。 开端: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 发展: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到廪延。 高潮: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将为内应。 结局:大叔失败出奔共,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颖。 尾声:颖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 本篇记述了春秋初期郑庄公与胞弟叔段争权夺利,最终骨肉相残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残酷,暴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 课文精讲诠释 一、精彩片断赏析 1.郑庄公母子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其根因何在? 庄公母子的感情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①姜氏因为庄公出生时难产,因而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这是造成母子冲突的起因;②姜氏为共叔段争得京邑,又怂恿他扩充势力;庄公设计圈套,欲擒故纵,使母子兄弟之间的感情急剧恶化;③姜氏阴谋里应外合帮共叔段弑兄篡位,庄公一举铲除异己,将姜氏流放城颍,矛盾公开激化,母子兄弟反目成仇;④经颍考叔的教化,庄公母子隧道相见,重归和好。 庄公母子的感情之所以交恶,是因为姜氏偏爱共叔段,怂恿共叔段谋反,而庄公不劝母,不教弟,竟然处心积虑剪除共叔段。后来庄公母子的感情之所以能够恢复,是因为庄公人性未泯,又有颍考叔的教化帮助。 文章详写庄公母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和争斗,略写庄公克段的战斗过程。这样的剪裁是由作者的写作意图决定的。 2.纵观全文,共叔段“不弟”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段不弟“就是共叔段不遵长幼之制,不守君臣之礼,不义不忠,恃宠而骄,狂妄愚蠢。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修建京邑城墙超过百雉,违反了先王制定的规格,公然向庄公挑衅。 ②先命西北二边邑两属于己,接着干脆据为己有,肆意扩张势力。 ③修治城郭,招兵买马,打造兵器,极力备战,企图袭击郑国都,起兵弑兄篡位。 3.文中体现了郑庄公怎样的思想性格特征? 郑庄公表面上步步退让,不动声色,其实是欲擒故纵,养共叔段之骄,纵共叔段之欲,而不是防微杜渐,小惩而大戒之。这就使共叔段一步步陷入不义不忠、篡权夺位的陷阱,终于被他赶出郑国。总之,他工于心计,老谋深算,心毒手辣。 4.人物形象的特点 本文围绕郑庄公与共叔段争权这一中心,将人物置于尖锐复杂的矛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