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10《游褒禅山记》96张(人教新课标必修2).pptVIP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10《游褒禅山记》96张(人教新课标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3.10《游褒禅山记》96张(人教新课标必修2)

【解析】 翻译时要注意:(1)第一句中“以为”是“认为”的意思,古今相同;(2)第二句是判断句,“急”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答案】 (1)人们都不了解你,认为你只知道书本理论,不知道治理世事。 (2)改变过去的风俗,树立新法并大力推行,这就是现在最急迫的事情。 【译文】  宋神宗当年在颖邸的时候,韩维担任秘书郎,每次所提的建议都得到皇上的表扬。这时候,(韩维)就说:“这不是我的意见,是我的朋友王安石的意见。”等到韩维担任太子舍人的时候,他又极力推荐(王安石)。就这样皇上非常想见王安石,刚即位就任命他为江宁知府。几个月后,又提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元年四月,他才开始进入朝廷。(有一天)到朝廷答问,皇上问治国最先应从什么开始,(王安石)回答说:“应最先选择治国的榜样。” 皇上说:“唐太宗怎么样?”回答说:“陛下应仿效尧、舜,怎么能以唐太宗为楷模呢?尧、舜治政之道,非常简略而不繁杂,精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烦难。但是,后来的人不能完全知道,以为高不可攀。”皇上说:“你真是要求我做难事,我看自己很渺小,恐怕不能符合你的意思。你可以尽心地辅助我,让我们共同完成此事。”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书本知识,不知道治理世事。”王安石回答说:“书本知识正是用来治理世事的东西,但是后世的读书人大多是平庸的人,所以浅陋的人都认为书本知识不能用来治理世事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你提出的措施中以什么为重?”王安石说:“改变世俗风气,树立新的法律,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皇上认为很对。于是设置三司制定新法,命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 王安石又让他的同僚吕惠起草。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等相继出台,称为新法,派提举官四十多人,颁布推行。御史中丞吕诲弹劾王安石十件错事,皇上罢免了吕诲的官职,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吕诲官职。韩琦上书反对新法,皇上想改变主意,听从韩琦的意见,王安石极力请求皇上放弃这种想法。 司马光在回答诏书中有“士人震动,黎马骚动”的话,王安石感到愤怒,抗书自辩,皇上设酒为他们劝和,(王安石)趁机给皇上讲朝廷内外大臣、文武百官勾结的情况,并且说:“陛下用先王的正道战胜时下的流俗,所以就与天下流俗相权衡轻重;流俗的势力大,天下的人就归附流俗;陛下的权重,天下的人就归顺陛下。秤锤与物体相比轻重,虽然有千斤重的物体,所用来的秤锤加减只不过铢两而已。 然而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火把也足够照明,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而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如果)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有谁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的心得体会。 我对于那倒下来的石碑,又由此感叹那些古代书籍的失传,由于后代人弄错了那些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又)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并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 1.本文为游记,为何记游甚少? 本文真正的记游,只用了“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三个短句就立刻收住,具体情状不甚了了。文章旨在寄托政治上的进取和对人生执著追求的精神,所以不能把笔墨用在写景状物上,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枝蔓芜杂,有损于借事喻理的主题的表达。 2.文章如何做到记事明理,叙议结合的? 文章中的记游处处为说理埋下伏笔,议论句与记叙句相呼应,二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第1段记叙“有碑仆道,其文漫灭”为第4段“古书之不存”的议论伏笔。第4段的“深思慎取”的议论又是第1段“音谬”的照应。第2段记叙前洞“记游者甚众”,后洞“其好游者不能穷”,悔己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而竟“不得极夫游之乐”,都为第3段议论设伏。 第3段承第2段的记叙,从自己游后洞“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教训中发表议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继而论述要领略无限风光,必须矢志不渝,尽力而为;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3.如何理解“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文中的“志”“力”“物”三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志”和“力”属于主观因素,“物”属于客观条件。在主客观两个因素中,主观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往往起关键作用。虽然有时候,人们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只要“有志”就会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以改变“力不从心”的处境,反之,如果斗志松懈,即使再有力,也会无能为力,所以作者将“志”放在首位。三个“不能至也”的三层意思,是按三种因素的性能而依次排列的,逻辑十分严密。 4.结合文章内容,试分析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文章的选材、详略的安排要服从于文章的主旨,取决于作者的写作目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