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实验6 差动变压器测量位移
实验6 差动变压器测量位移
一.实验目的
1.本实验说明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2.实验说明如何选适当的线路对残余电压进行补偿。
3.本实验说明差动变压器测量系统的组成的标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差动变压器的性能
2.零点残余电压补偿
3.差动变压器的标定
三.基本原理
1.差动变压器是由一次线圈和二次级线圈及一个铁芯组成,本试验采用三节式结构。当一次线圈接入激励电压后,二次线圈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这种互感变化称之为差动电压器。
2.这种传感器的二次线圈有两个,一个感应电势增加,另一个感应电势则减少,将两只次级反向串接(同名端连接),这种接线方式就称之为差动电压器
3.由于差动变压器二次线圈的等效参数不对称,一次线圈的纵向排列的不均匀性,二次的不均匀、不一致,铁芯特性的非线性等,因此在铁芯处于差动线圈中间位置时其输出电压并不为零。称为零点残余电压.
四.实验所需部件
音频振荡器、双线示波器、万用表、测微头、电桥、差动放大器、差动变压器、移相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电压表。
图一
五.实验步骤
1.差动变压器的性能
(1)按图一接线,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500mV/cm,第二通道灵敏度10mV/cm。
(2)调整主机箱中的端子输出,调节音频振荡器的频率,输出频率为4KHZ(可用主机箱的频率表输入Fin来监测),调节输出幅度旋钮,使输入到初级线圈的电压Vp-p为2V(可用示波器监测)。
(3)旋动测微头,带动铁氧体磁芯在差动线圈中上下运动时,观察示波器中显示的初级线圈波形,次级线圈波形,当次级波形输出变化很大基本能过零点,而且相位与初级线圈波形(LV音频信号Vp-p=2V波形)比较,同相或反向变化,说明已连接的初、次级线圈及同名端是正确的,否则继续改变连接线直到正确为止。
(4)注意线圈初、次级的相应关系:当铁芯从上至下运动时,相位由反相变为同相。
(5)仔细调节测微头,使示波器第二通道的的波形峰—峰值Vp-p最小,输出电压为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这时可以左右位移,假设其中一个方向为正位移,则另一方向位移为负,从Vp-p最小开始旋动测微头,每隔2mm从示波器上读出输出电压的Uop-p值,填入下表。
X(mm) U0(V)
(6)再从Vp-p最小处注意左、右位移时,初级、次级波形的相位关系。可以看出它与输入电压的相位差约为,因此是正交分量。
(7)根据所得结果,画出Uop-p一X曲线,求出灵敏度,指出线性范围。
图二
2.零点残余电压补偿
(1)按图二接线。利用示波器第一通道灵敏度500mV/cm,音频振荡器输出UOP-P为2V。第二通道灵敏度2mV/cm,将差放增益旋动调到最大100倍。
(2)调整测微头,使差动放大器输出电压Vp-p最小。
(3)调整电桥的WD、WA使输出电压进一步减小。
(4)提高示波器第二通道的灵敏度,观察零残电压的波形,注意与激励电压相比较。
(5)从示波器上观察差动变压器的零点残余电压值(峰—峰值)Vop-p,(注:这时的零点残余电压是经放大后的零点残余电压,实际零点残余电压= V零点p-p /K,K为放大倍数)。
(6)可以看出,经过补偿后的残余电压波形是一不规则波形,这说明波形中有高频成分存在。
3.差动变压器的标定
图三
(1)按图三接线,差放增益100倍,音频幅度Vop-p1.5V。
(2)调整差动变压器铁芯处于线圈中间增益位置。
(3)调节各部分电路,使系统输出为零。(在调节过程中可以使梁有一个较大的位移,然后调节移相器,使系统输出电压最大,但保证波形不失真,灵敏度最高)。
(4)调节测微头,记录实验数据。做出UO-x曲线,求出灵敏度,并画出波形图。
(5)从Vp-p最大开始旋动测微头,每隔2mm从示波器上读出输出电压的Up-p值,填入下表。
X(mm) U0(V)
六.思考题
请分析经过补偿后的零点残余电压波形。
如果用直流电压表来读数,需要加哪些测量电路,该如何设计?
观察放大器、相敏检波器、低通滤波器V0波形。
分析图四原理,并测出实验数据。
图四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工学]2008级数控毕业实践论文大纲学生用.doc
- [工学]2011年学易网校一级建造师课件:建筑实务—精讲23.doc
- [工学]2011造价员试题.pdf
- [工学]51 确定位置课件1.ppt
- [工学]7信号处理初步.ppt
- [工学]a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网站美工方向.doc
- [工学]ALTERA Quartus 2开发流程.pdf
- [工学]4第四章环境知觉与.ppt
- [工学]CH5__UG NX40实体建模项目实践.ppt
- [工学]CH5_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ppt
- 2024年江西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5年四川省新高考八省适应性联考模拟演练(二)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 2024年内蒙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docx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pdf
- (一模)长春市2025届高三质量监测(一)生物试卷(含答案).pdf
- 2024年湖南省高考政治试卷真题(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 2024年安徽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