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半萜植保素生物合成与RNA干扰抗虫研究-上海科技奖励.DOC

倍半萜植保素生物合成与RNA干扰抗虫研究-上海科技奖励.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倍半萜植保素生物合成与RNA干扰抗虫研究-上海科技奖励

项目名称: 倍半萜植保素生物合成与RNA干扰抗虫研究 Sesquiterpene phytoalexin biosynthesis and RNAi-based crop 提名意见: 病虫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环境安全,次生代谢物在植物抗病抗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该项目以棉花-棉铃虫为模式,研究植物次生代谢和昆虫适应机制,发展新一代抗虫技术,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2017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在植物萜类生物合成及调控研究领域,项目系统研究植物倍半萜植保素、尤其是棉酚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克隆了棉花法呢基二磷酸合酶、杜松烯合酶和杜松烯羟化酶,催化三步连续反应;创制了种子特异低酚转基因棉花,为育种提供了种质资源。利用棉花分泌型漆酶提出了治理土壤污染的植物体外修复策略。阐述了植物防御激素茉莉素、转录因子WRKY1和MYC2等对次生代谢,尤其是倍半萜成分合成的调控。在植物-昆虫互作与植物抗虫新技术领域,项目研究棉铃虫对棉酚的解毒机制,提出次生代谢物促进昆虫抗药性发展的新观点,发明并优化了植物介导的RNA干扰抗虫技术,可以特异地控制昆虫生长,为研发新一代抗虫作物打下基础。 发表相关论文40篇,SCI 论文35 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7项。8篇SCI代表性论文中包括2篇Nature Biotechnology论文,合计影响因子121.67,被引1次,其中SCI他引1055次,单篇最高SCI他引次。该项目成果促进了我国植物代谢等学科的发展,带动了新一代抗虫作物的研制,取得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和学术地位。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 等奖。 项目简介: 项目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分子)和()学科,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与农业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次生代谢物在植物抵御病原微生物和植食性动物(及昆虫)的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长期协同进化中,昆虫与植物形成了复杂的互利互作和攻防关系。项目以棉花-棉铃虫为主要模式,研究次生代谢和昆虫适应机制,发展新一代抗虫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科学发现一:萜类生物合成及调控研究。棉酚等倍半萜醛衍生物具有广谱毒性,能抑制昆虫生长,但限制棉籽的利用。项目组系统研究棉酚生物合成途径,先后克隆鉴定了法尼基二磷酸合酶(FPS)、杜松烯合酶(CAD)和杜松烯羟化酶(CYP706B1),催化三步连续的反应。棉籽富含油脂和蛋白质,利用种子特异启动子表达CYP706B1基因的双链RNA,创制了种子低酚、植株棉酚含量正常的转基因棉花新种质,提供育种单位培育。发现分泌型漆酶参与棉酚合成,通过基因工程使植物根部分泌漆酶,可转化土壤中酚类污染物,被Nature Biotechnology誉为“脱毒分泌物”。 植物次生代谢受各种因子的精确调控,项目组解析了环境因子、防御激素茉莉素和生长发育信号共同调控次生代谢的分子机理。分离了植物中首个调控倍半萜合成的转录因子GaWRKY1,以及调控抗疟药物倍半萜内脂青蒿素合成的ERF类转录因子。发现赤霉素和茉莉素通过转录因子MYC2共同调控倍半萜的合成与释放,揭示了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因子调控次生代谢的新模式。 科学发现二:植物-昆虫互作与植物抗虫新技术。可诱导的解毒基因组以棉铃虫解毒基因为靶标,发明了植物介导的RNAi抗虫技术,即在植物中表达昆虫基因的双链RNA,干扰前来取食的昆虫的基因表达进而抑制其生长2007年以封面形式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论文。Nature评论称之为“RNA杀虫剂”为开发新一代安全有效的转基因抗虫植物(如抗虫棉)奠定了基础。继化学、蛋白质(BT)杀虫剂之后,核酸技术(RNA干扰)的发明与应用是害虫控制领域的重大突破。 项目取得了系统性重大成果:解析了棉酚等萜类生物合成途径,提出了次生代谢物诱导昆虫农药抗性发展的新观点,发明了植物介导的RNAi抗虫技术,为研制新一代抗虫作物开创先河,也为植食性昆虫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发表核心论文40篇,包括SCI论文35篇,获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7项。8篇SCI代表性论文合计影响因子121.67,引1次,其中SCI他引1055次,单篇最高SCI他引438次。2017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果促进了我国植物代谢等学科的发展,带动了新一代抗虫作物的研制,取得了重要的国际影响和学术地位。 客观评价: 项目将植物次生代谢与昆虫解毒机制结合起来研究,深入剖析植物-昆虫互作与植物抗虫反应,在国际同行中具有鲜明特色,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开发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项目发表核心论文40篇,其中SCI论文35篇,主编参编著作5本。8篇SCI代表作次数达1次,其中SCI他引1055次,3篇归入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文Top 1%),单篇最高他引次数为542次其中SCI他引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