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3单元 11 师 说
11 师 说
本课话题 ——学无止境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圣人也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子请教官职的名称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过弹琴向老聃问过“礼”的知识。由此可见学海无涯学无止境。链接生活中的素材1.薛谭学讴薛谭2.苏洵劝学苏轼年轻时就小有名气于是在书屋门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洵见后想把对联撕下来但又怕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就在对联前面各加两个字:“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见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学无止境。荀子学而不已阖棺乃止。韩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华罗庚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句读( )经传( )或不焉( ) 老聃( )近谀( ) 贻( )苌弘( ) 欤( )嘉( ) 嗟乎( )师襄( ) 郯子( )李氏子蟠( )【答案】 dòu zhuàn fǒu dān yú yí chánɡ yú jiā jiē xiānɡ tán pán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传(2)贤(3)惑(4)道(5)师(6)之(7)其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惑而不从师(名词作动词)有了疑惑(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5)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6)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圣人;愚人(7)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8)位卑则足羞(形容词作动词)觉得羞耻(9)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的凭借。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3)吾从而师之古义: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5)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要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6)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不一定。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第6步文言句特殊句式多留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译文: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3)不拘于时。(被动句)译文:不受世俗的限制。(4)句读之不(宾语前置句)译文:不明白句读不能解决疑惑。(5)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句)译文: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6)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译文: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7)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句)译文: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人家)。(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固定句式)译文: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常识·速览]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古今师风、学风的对比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求学的原因说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批判了士大夫[文脉·梳理]
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古之圣人 ②于其身[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面各句中属于“择师”标准的一句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A项是作者提出的论点;B项是从师的必要性;C项是教师的作用。【答案】 D2.对本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话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本段第2句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作者用六个字概括了教师的三个作用:“传道”“受业”“解惑”。第34句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作者从正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说明有惑必须从师。第5、6、7句阐述了择师的态度。正面提出择师标准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 第2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分析古代诗歌中的意象.ppt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同步练习题: 第3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8 兰亭集序.doc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同步课件: 第3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文言句式与词类活用.ppt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1单元 1 林黛玉进贾府.doc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1单元 2 祝 福.doc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1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概括、分析小 说中的人物形象.doc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1单元 3 老人与海.doc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 4 蜀道难.doc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doc
-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第2单元 7 李商隐诗两首.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