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意识的能动作用P38.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意识的能动作用P38

探究活动(P40) 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万万不能的。” 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贝多芬 判断分析: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1) 精神是一种意识,意识来自于客观事物,没有客观事物就没有意识。人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进行实践,但并不是所有在意识指导下的实践都能取得成功。所以精神不是万能的。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要在意识指导下进行实践;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所以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 萎靡的精神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会使人悲观、消沉,失去斗志。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我们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承认人的精神对人产生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但不能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把精神看作是万能的,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意识的能动作用: 1.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认识世界) 2.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改造世界)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含义(是什么)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规律,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P41 【提示】 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反对从主观出发,从主观出发有三种表现:从理论出发(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从经验出发(经验主义);从个人主观好恶出发。 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认识;是——规律。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因(为什么) (1)哲学依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二,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这要求我们实事求是。 (2)现实意义 第一,是我们做好各项事情的基本要求; 第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要求(怎样做) (1)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 (2)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两个结合”: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两个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P41 意识的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不仅反映当前,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小结 3.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1)是什么? (2)为什么?(3)怎样做?(要求) 仰望星空,银河淼淼。回眸历史,中国探月工程是从零开始的。那时候,科学家们睁开眼睛看世界,发现中国已经被世界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如同改革开放道路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探月工程同样只有走自己艰辛的探索之路。从1962年到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从2007年到2013年,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实现了“三级跳”。中国探月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通过利用已有的人类月球探测成果,优化探测目标,优化技术实施途径,形成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月球探测活动之路,中国人第一次走出摇篮、跨越门槛。没有30多年改革开放增长的综合国力,没有一个民族创新精神和科技进步,就没有探月工程的今天。今天的中国,创新意识、效率观念、以人为本、可持续增长,这样的理念早已辐射到了探月事业之中。中国航天人正是凭着为国争光的信念、敢于超越的意识、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用科技奇迹告诉世界,把一个民族的崭新高度,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