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有限元分析汽车子午线轮胎的文献综述推荐.doc

有限元分析汽车子午线轮胎的文献综述推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限元分析汽车子午线轮胎的文献综述推荐

2010 至 2011 学年 第 一 学期 考核课程: 文献检索、阅读与写作 提交日期: 2010 年 12 月 3 日 报告题目: 有限元分析汽车子午线轮胎的文献综述 姓 名 学 号 年 级 专 业 机械设计及理论 所在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大学研究生处制 有限元分析汽车子午线轮胎的文献综述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庞大的汽车需求量促进了轮胎行业的快速增长,世界各国轮胎的构架正在向追求高品质和高附加值方向转变。子午线轮胎以滚动阻力低、节省燃料, 高速安全、生热低, 耐磨、耐刺、耐用, 减震、舒适, 操纵稳定性好等有利优点成为目前汽车轮胎发展的新方向。但是由于其几何结构的复杂性和材料的多样性,其理论分析一直困扰着研究工作者,对子子午线轮胎这种结构用近似的数学公式进行全面的数学分析是极其困难的,许多主要性能分析通常是近似的定性分析。这些问题包括非可展旋转面的有限变形、非线性弹性与时间的相关性、材料的非线性滞后性以及由结构的各向异性带来的复杂性。因此,轮胎力学作为轮胎理论研究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吸引着众多的研究工作者在这一领域里努力开拓,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有限元法以其强大的攻势逐步在工程分析及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成功地解决了不少复杂的结构问题。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元法也毫不例外地被引入到轮胎结构设计中。早在七十年代,美国和日本各大公司均己采用了有限元法来分析轮胎结构中的力学问题。最初只是利用有限元研究了轮胎受充气压力和自由旋转离心力等对称力作用时的应力应变,进一步又研究了轮胎静态集中负菏下的接触问题,并逐步深入研究动态非对称载荷下应力应变问题。如何对子午线轮胎复杂的结构和材料进行精确地相关力学特性理论的研究是目前有限元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 二.国内对轮胎有限元研究的综述 对轮胎特性理论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对飞机轮胎的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理论模型。国内外学者在建立轮胎模型方面作了很多研究工作。现简述国内的部分轮胎理论研究代表。 (l)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础是对轮胎侧偏特性的研究。最早的研究是在1989年,北京理工大学的孙逢春教授分别对时变侧偏角和定常载荷以及时变载荷和定常侧偏角条件下的车溯台特性作了实验和理论上的研究,并建立了近似的非线性模型。崔胜民和余群等专家也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轮胎侧偏特性等轮胎性能进行了理论研究和试验。应用圆柱薄壳理论和复合材料结构力学理论,建立了可以计算不同结构轮胎在不同工况下垂直应力在轮胎印迹内任一点分布的数学模型,以及轮胎结构、气压、纵向力等因素对垂直应力分布的影响。此外还建立了简单的轮胎侧偏特性模型,分析轮胎侧偏特性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建立比较完善的轮胎侧偏特性模型,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分析轮胎的侧偏特性。 国内对轮胎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吉林工业大学的郭孔辉[3-8]。他在轮胎的侧偏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侧偏力和回正力矩的半经验模型”和“轮胎侧偏特性的一般理论模型”。在1996年,他提出一种适用于任意印迹压力分布和各向摩擦系数不同条件下的轮胎力学特性的统一理论模型。1999年,他和清华大学的刘古推导出了考虑胎体复杂变形的轮胎稳态侧偏理论模型,该模型可直接导出多种简化理论模型,还能直接计算起滑点发生在印迹的两个端点时的侧偏特性。2000年,刘青、郭孔辉和陈秉聪共同建立了稳态侧偏刷子模型。 (2)国内对轮胎的包容特性作了一些研究。1998年,吉林工业大学的郭孔辉院士和清华大学的刘青博士以弹性滚子接触模型[9]为基础,通过不同载荷与不同胎压下的有效路形仿真,从理论上分析了轮胎载荷和胎压对轮胎包容特性的影响。 (3)随着有限元法被引入轮胎研究,1995年化工部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的何晓玫、王铭新和吴桂忠[10]提出了低断面轿车子午线轮胎的PDEP设计理论,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应用与轿车子午线轮胎的接触问题中。1998年,上海T.R.T.R.公司的王登祥和TimFry[11]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轮胎结构进行化设计。2000年,北京理工大学的蒋轩和郑慕侨[12]选取履带车辆负重轮,建立橡胶轮缘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及力学特性拟合。200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研究听的阎相桥[13]对稳态滚动轮胎进行有限元分析。2002年,北京化工大学的王华庆[14]等人建立了9.00一20 16PR载重斜交轮胎静态接地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相同充气压力和下沉量下,帘线角度对轮胎接地状态下的变形、应力及应变的影响。2003年清华大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