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地质学院--石油地质学-讲义-5.ppt
* * 盖层厚度与烃类含量关系图 * * 当岩层的排驱压力足够大,又无开启裂缝,即使厚度不大也可成为好的盖层。 当然,如果盖层的排驱压力不够大,横向稳定性变差或有少量裂缝存在,盖层必须加大厚度才能起到封盖作用。 * * 6.3.4 连续性 盖层的大范围连续稳定分布对油气的聚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有利的含气区至少要有一个区域性盖层。面积大于油气藏分布范围才能形成有效封闭。盖层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形成大型油气田。 * * 6.3.5 构造活动 破坏盖层封闭性 ①地层抬升剥蚀:盖层残厚越小,封闭性越差; ②断裂作用破坏盖层封闭性; ③岩浆或者岩体等侵入作用,可使盖层拱张破裂 * * 6.3.6 埋深 ①浅层:泥岩埋深< 1500 m , 成岩程度低,孔隙度大, 油气易渗滤、扩散。盖层以毛细管封闭为主, 封闭能力较低,其次为烃浓度封闭。 ②中层( 1500 - 3200 m ): 盖层封闭性最好,除毛细 管压力封闭外,最有利和有效的为异常高压 封闭,也有烃浓度封闭。 ③深层(> 3200 m ): 成岩程度高,岩层脆性↑,随 地层压力↑易产生裂隙,封闭能力下降。 * * 四、区域盖层是油气保存的有力条件之一 盖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一、区域盖层是油气运聚的天然屏障 二、区域盖层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 三、区域盖层控制了油气的性质 * * * * 胶结类型示意图 * * 此类储集层,均是在次生作用(风化、溶蚀、构造运动等)下形成一系列缝、洞,而成为储集层。但其局限性较大,储集条件较差。 由于形成条件复杂,储油物性的变化规律不易掌握 * * 在自然界对形成油气储集层来说,岩石类型并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孔隙性和渗透性。任何岩类的岩石只要具有一定的孔隙性和渗透性,都可能成为油气储集层。因此,在油气勘探中,我们固然应该注意一些常见的已知储集层岩类,但也不能忽视一些具有孔渗性的其它岩类储集层,否则将会漏掉或推迟油气田的发现。 储集层是石油和天然气储存、聚集的场所,储集层的有无和发育程度,往往影响一个地区油气的有无及好坏,是评价一个地区、一个构造含油气性的重要条件,是油气勘探工作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 * 第六节 盖层的类型及其封盖机制 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作用:阻碍油气的逸散 * * ②盖层发育层位和分布范围直接影响油气田分布的层位和区域。 盖层对油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①影响油气在储集层中的聚集效率和保存时间。 * * 6.1 盖层类型 岩性 膏岩类盖层 泥质岩类盖层 碳酸盐岩类盖层 区域性盖层 局部性盖层 分布范围 盖层与油气藏的位置关系 直接盖层 上覆盖层 水合物盖层 沥青盖层 特殊 盖层 * * 6.1.1 岩性分类 膏岩类盖层——由膏岩类岩石所组成的盖层。包括:石膏、硬石膏和岩盐。 封盖效果最好 泥质岩类盖层——由泥质岩类所组成的盖层。 分布广、数量多、最常见,各种沉积环境中均有。 * * 碳酸盐岩类盖层——是由碳酸盐为主,或参半,或由纯碳酸盐组成的一类非渗透性岩层。包括:泥灰岩、泥质灰岩、硫酸化灰岩和致密灰岩等。 有争议:易溶,易形成缝、洞。 * * 6.2.2 分布范围分类 区域性盖层——指遍布在含油气盆地或拗陷的大部分地区、厚度大、面积广且分布较稳定的盖层。 对盆地或拗陷的油气运移、聚集起重要作用。 局部性盖层——指分布在一个或数个油气保存单元内,或在某些局部构造、或局部构造的某些部位上的盖层。 只对一个地区油气的局部聚集起控制作用。 * * 6.1.3 盖层与油气藏的位置关系分类 直接盖层——指紧邻储集层之上的封闭岩层。 为单一型的盖层,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区域性的。 与上覆盖层常组成叠加复合型盖层。 上覆盖层——指覆于储集层直接盖层之上所有非渗透性岩层。 上覆盖层一般是指区域性盖层,对油气聚集和保存其重要作用。 * * 6.1.4 特殊盖层 水合物盖层——甲烷在低温高压下与水形成水合物晶体,而丧失全部活动能力形成的盖层。 沥青盖层——先期油气藏被破坏,储集层中的轻质油油气逸散,重质沥青滞留在储集层中对以后运聚的油气起到了盖层作用。 * * 6.2 盖层封油气机理 根据盖层组织油气运移的方式,将盖层的封闭机理分为: 物性封闭、 异常压力封闭、 烃浓度封闭。 * * 6.2.1 物性封闭 物性封闭——指依靠盖层岩石的毛细管压力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ppt
- 正电子湮没技术 1.ppt
- 武大电气模电课件一.ppt
-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基础课件上.ppt
- 武汉工程大学物理练习册练习四.ppt
- 水与健康myb.ppt
- 水保专业植物生态学复习-.ppt
- 水利科学研究方法论.ppt
- 水域生态学 1.ppt
- 水域生态学8.ppt
- 物理(云南卷)(考试版A4) .docx
- 广州花都区2024-2025学年牛津深圳版七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模拟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广州花都区2024-2025学年牛津深圳版八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模拟练习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物理(云南卷)(考试版A4).docx
- 广州天河区2024-2025学年牛津深圳版八年级英语下第三次月考模拟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3月份).docx
- 坐标测量机试题及答案.docx
- 地形数字测绘试题及答案.docx
- 地铁服务试题库及答案.docx
- 花店与茶馆合作合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