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联村打油茶为例精选.docVIP

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联村打油茶为例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联村打油茶为例精选

瑶族民间传统烹茶技艺的传承与开发 ——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联村打油茶为例 [摘 要] 打油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民间传统烹调技艺的一部分,在瑶族同胞的日常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且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至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等地的苗族、侗族、瑶族、壮族、汉族等民族都有打油茶的习俗。本文着重对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打油茶习俗进行探讨,试图更深入的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及消费意义,从而使瑶族这种传统的民间烹茶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开发。 [关键词] 打油茶,文化内涵,恭城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 一、基本概况 “来到恭城打油茶,老脸笑成两朵花。一连喝它三大碗,回到当年十七八。”广西当代歌王、著名壮族艺术家古笛先生在恭城瑶乡采风时,曾这样热情洋溢地讴歌恭城油茶。 打油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地区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一种传统小吃,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传统民间烹调技艺的一笔宝贵遗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等地的苗族、侗族、瑶族、壮族、汉族等民族都有吃油茶的习俗。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打油茶”比较普遍,且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就以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联村为例来探讨打油茶这一习俗的文化内涵及其作为瑶族一种风味小吃的传承与开发情况。 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的东北部,桂林市的东南部,东经110o36′---111o10′,北纬24o27′---25o17′,总面积2149平方公里。全县辖3镇6乡,117个村(居)委会,1489个自然村,2285个村民小组。恭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境内有瑶、汉、壮、苗、侗、回等29个民族居住,总人口28.44万人,其中瑶族人口有16.3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7.34%。瑶族主要分布在三江乡、观音乡、西岭乡、莲花镇,其他乡镇有散居、杂居,多分布在山区及山区边缘地带。在此我们要介绍的是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联村打油茶这一传统的风味小吃。 三联村位于三江乡北部,东接富川县,南连黄坪村、西与黄坪村、大地村交界,北与大地村毗邻。全村耕地面积2500亩,有11个村民小组,13个自然村,287户,1123人,瑶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打油茶是这个村的一种习俗,基本上家家户户一天至少打两次油茶,有的甚至一天打三、四次,油茶贯穿在其整个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中。 二、传说与历史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联村地处山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平均气温在20oC左右,多为红、黄壤土质,经多年耕种管理后土壤肥力增加,极适宜茶树生长,恭城本身种茶的历史就悠久。关于茶之源,唐代的陆羽在其《茶经》中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由《茶经》和唐代其他文献资料来看,当时茶叶产区已遍及今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区。清·清桂等纂修《平乐府志》引金志:“茶,恭城出。”恭城旧名茶城,隋大业十四年(618年)萧铣称梁帝,置桂州,分平乐地,置茶城县,此为建县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置乐州,辖平乐、永丰、恭城、沙亭四县,茶城改名恭城。在恭城至今流传着“到茶(恭)城不喝油茶,等于没到茶(恭)城”的说法,可见茶叶和油茶在恭城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由于瑶族多居于山区高山密林之中,过去有所谓“瘴雨蛮烟”,即常年雾浓、云厚、雨多,空气闷热,地面潮湿,在山里时常流行瘴气疫病,为害惨烈。据清·清桂等纂修《平乐府志》引省志:“恭城,四时晴,云便寒,调护稍失百病易生。”.......又载:“雾岭南多雾,盖有阴阳不和,蒸于莽青之区,杂以重蛇之气是生瘴疠,生此方者犹可相习,而仕宦羁游,几于暄凉晴雨之交,饮食起居之际,调摄宜周矣。”据说常喝油茶能够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头痛和疟疾瘟疫,抵御风寒湿热和雨雾瘴气。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时珍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去火。......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此茶之功也。”从南方民族的饮食结构来说,喝油茶也是一种饮食需要,山地民族多种地,而且大多种杂粮如:玉米、芋头、红薯等,用油茶送食这些杂粮加工的食物比较好吃顺口,且可以作为一餐饭来食。 关于“打油茶”在恭城流传着两个民间传说。第一个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天天气很热,有一个人到山上去劳动,中暑昏迷在一棵茶树底下。到了晚上山里比较冷,开始下霜,早晨落在茶叶上的霜化成水滴从叶子上滑落下来,碰巧滴落到这个人口中,昏迷的人喝下这种水滴后慢慢苏醒过来。他很纳闷,自己为什么会不治而醒呢?究其原因,最后目光落在从茶树叶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