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井洼38-19-12C硫化氢含量超高原因分析.docVIP

油井洼38-19-12C硫化氢含量超高原因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油井洼38-19-12C硫化氢含量超高原因分析   摘要:蒸汽驱在洼38块的其中含量最高的井洼38-19-12C,通过与油井洼38-18-12C与油井洼38-18-9C分析,得出结论。首先将其生产层小层精细划分,确定其沉积微相,对比沉积微相最后得出推论,d3Ⅱ1小层是东三汽驱井组中造成硫化氢含量超高的主要层位。又通过其他井的统计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确定了导致油井洼38-19-12C硫化氢超高的主要层位为d3Ⅱ1小层,属于河口砂坝沉积微相。   关键词:油井洼38-19-12C硫化氢含量;沉积微相;东营组   中图分类号:TE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25-0125-03   一、地质概况   洼38块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倾没带北端,西边界为台安一大洼断裂带与大洼油田及清水洼陷相邻,东南部超覆在小洼古潜山之上。洼38块构造呈断鼻特征,大洼断层与洼38断层形成上倾遮挡,构造高点位于北部洼38井附近,向南东和南西方向倾没。本区地层自下而上发育太古界、中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东营组、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东营组与下伏沙河街组不整合接触,其间局部缺失沙一、二段地层,其中东三段油藏埋深1240~1430m,构造面积6.9km2,石油地质储量1 186×104t。洼38块东三段油层原油属于高密度、高粘度、低凝固点稠油。20~C原油密度0.98~0.99g/cm3,50℃地面脱气原油粘度7477~38700MPa?s,凝固点13.64℃,平均含蜡量1.98%,胶质+沥青质含量33.56%。   二、沉积特征   (一)研究区块地层层序   洼38块目前钻井揭露的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太古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和第四系地层(表1)。   (二)研究区块层组精细划分   洼38块馆陶组具有“高阻块状砂砾岩”的岩电特征,厚度约140m,与下伏东营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颜色以灰色为主,视电阻曲线呈高阻特征,感应曲线呈低感特征,埋深一般在1000~1100m,钻遇率100%,是全区对比的主要标志层。根据沉积旋回、电性特征、对比标志,将东营组三段划分为3个砂岩组7个小层(表2),各砂岩组具有独立的油、气、水组合,形成完整、独立的油藏单元。各砂岩组相对于组段为次一级旋回,相互之间有比较稳定的泥岩隔层,厚度一般5~10m,钻遇率大于90%,各小层之间一般也有薄层泥岩,厚度5m左右,钻遇率80%。   东营组地层厚度为32~141m,从西到东超覆在沙三段地层之上,西厚东薄。西部与沙三段不整合接触,缺失沙一段、沙二段地层,顶部与东二段呈整合接触,连续沉积。   东三段内部细分为3个砂岩组和7个小层(表2)。层组划分标志以垂向分辨率高、特征明显的感应曲线为主,参照自然电位曲线、视电阻率曲线、声波时差曲线等,根据对比标志层,沉积旋回特征和油、气、水组合进行划分。   (三)沉积环境演化   此次研究对象的3口井生产层位均为东营组东三段地层,东营组沉积时期,盆地演化处于断陷活动衰减阶段(断坳转换阶段),此时盆地断裂活动程度减缓直至停止,盆地整体下沉作用明显,盆地与周边物源区高差降低,从而发育了一系列较浅水沉积体系。东营组沉积时期洼38块位于湖盆的边缘,经过沙一段、沙二段的沉积问断,发生剥蚀夷平作用,地形相对平缓,发育了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东三段沉积受古地形作用的影响,厚度变化明显,呈充填超覆式沉积。东营组地层在小洼地区沉积是由于中央隆起上长期遭受风化剥蚀产生的大量碎屑经过较长距离的搬运进入湖盆,在浅水一半深水区堆积下来,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因此洼38块东营组为三角洲沉积模式。   1.古生物化石。植物化石非常常见,包括炭化的植物枝、干、叶及炭屑,动物化石有原地的钙藻、螺、介形虫,叶肢介,搬运的螺壳、双壳类等,遗迹化石表现为虫孔构造,这种古生物组合和岩性特征说明,当时气候比较温暖潮湿,有利于生物生长,各种水生生物和陆地植被均较频繁。从生物组合分析,洼38块为淡水介质的浅湖环境中接受了东三段沉积,出现高含量的恺木粉属及一些浮萍属和柳叶属等严格局限在淡水中的化石。古生物的多样性及古生态反应了一种河流与湖泊交护影响的浅水环境。   2.古水流方向。根据地层倾角测井的判断确定为白北东向西南向并且呈发散状得古水流方向。   3.岩性结构及其特征。岩石组合以不等厚的砂岩泥岩互层的形式为主,砂岩主要为颗粒支撑结构,孔隙式胶结类型分选中等,平均粒径为0.03~0.20mm,标准偏差为0.96~1.90,偏度为0.01~0.70,峰度为0.96~2.48,孔隙发育较好。反应的是牵引流沉积特点,以递变悬浮搬运和均匀悬浮搬运方式形成的沉积物为主的沉积特点。   岩石常见的颜色有灰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