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一《琵琶行(并序)》【高中语文课件】.pptVIP

鲁教版必修一《琵琶行(并序)》【高中语文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教版必修一《琵琶行(并序)》【高中语文课件】

高山流水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作者简介 文章结构 讨论: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乐声美妙的? 1、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用一连串比喻(博喻)来描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不仅以读者熟悉的种种声音来形容读者比较生疏的琵琶声,还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 ,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直接妙语点睛,通过对乐声的描写评价来揭示乐曲的无穷含蕴。 3、通过听者的反应间接表现乐声的美妙,用景物烘托乐声的感染力。 再 见 * * 《诗经》: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吕氏春秋·本末》 稽康悲奏《广陵散》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 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执教人:冯 霞 金乡县第五中学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初中学过他的作品《卖炭翁》。?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 巧遇琵琶女之事。 问: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2、 用诗歌的语言概括各段内容。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江头送客闻琵琶 琵琶女三次演奏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 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 琵琶女“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第一曲 音乐特点 意象 表现手法 悲凉、伤感 排遣孤寂 打动“惨将别”“不成欢”的主客 (忘归、不发) 萧瑟、凄凉的景物 以人衬声 以景托声 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 作用: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做铺垫, 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 方法: (以人衬声、以景托声) 间接描写、虚写 悲凉、伤感 第二曲 序曲(初弹): 转、拨、掩抑、思、诉 开始: 大弦—嘈嘈—急雨 小弦—切切—私语 错杂弹、落玉盘 间关—滑 幽咽—难 冷涩—凝绝 不通—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迸 铁骑-突出-鸣 收拨、划 一声、裂帛 悄无言 秋月白 过渡: 发展: 高潮: 尾声: 《霓裳》《六幺》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过程 场景 特点 方法 结束: 浊杂粗重 轻细凄切 清脆圆润 婉转 声弦暂歇 雄浑激昂 清脆尖利 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以议评声 以喻摹声 以形绘声 以人衬声 以景托声 直写 间写 雄浑、激昂、大气 、不畅 实 写 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 第三曲 凄凉、悲伤 却坐、促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皆掩泣 无尽的感伤 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 点评: (虚 写) 2、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用原文诗回答,感受“沦落”之情) 琵琶女 诗人 当年: 而今: 问: 1、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 和 诗人自己, 共同-----“同时天涯沦落人”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 年轻时 年老时 起对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