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资料]实现方便诉讼与防止滥用司法资源之平衡.doc

[法律资料]实现方便诉讼与防止滥用司法资源之平衡.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律资料]实现方便诉讼与防止滥用司法资源之平衡

实现方便诉讼与防止滥用司法资源之平衡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和人民群众法制意识的普遍增强,人民不断增长的司法救济需求与落后的司法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司法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尽管影响和制约建设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因素很多,但司法资源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受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司法资源还非常短缺,其一表现为职业化的法官队伍比较薄弱,其二表现为司法经费困难、装备落后。为了解决好司法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我们就必须一手抓方便诉讼,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寻求司法救济的正当需求;一手抓防止滥用司法资源,以发挥有限司法资源的最大效能,提高司法能力,最终实现方便诉讼与防止滥用司法资源的平衡。在方便诉讼与防止滥用司法资源这二者的平衡中,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来认识和分析方便诉讼与防止滥用司法资源的关系,把握好二者的平衡点,因为方便诉讼是司法工作的基本方向,防止滥用司法资源又是保障方便诉讼的有效措施。   一、方便诉讼是法院工作的基本方向   方便诉讼是指在法院审判工作中一切程序制度的设计都应以方便人民群众进行诉讼为出发点,方便人民群众诉权的行使,减轻当事人长途奔波、来回奔波所造成的精力和时间耗费以及由此支出的诉讼费用负担。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司法组织方便诉讼,即审判机关和审判组织的设置尽量接近人民;二是司法活动方便诉讼,即司法活动的方式方法方便人民群众进行诉讼活动,如就地审判、巡回审判等;三是司法程序方便诉讼,即各种诉讼程序规则,要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手续简便。方便诉讼之所以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基本方向,理由有如下三点:   首先,方便诉讼是我国优良的司法传统。中国革命时期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民司法在党的领导下,把方便诉讼作为工作的侧重点,取得了很大成效。尽管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改革开放之前的方便诉讼带有浓重的职权主义色彩,出现了“当事人动动嘴,法官跑断腿”的怪现象,但作为一种司法为民的优良传统,那种对当事人负责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我们继续发扬的。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马锡伍等深受人民群众拥戴的优秀法官。马锡伍是上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延安陇东专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在陕甘宁边区工作期间,马锡伍同志经常深入实地、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巡回就地办案,审理了很多案件,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讼累,受到了边区人民爱戴和尊敬。后来,人们将马锡伍这种工作方法称之为马锡伍审判方式。马锡伍审判方式应当说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深入实际和依靠人民群众的民主工作作风在司法审判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是人民民主主义伟大思想在司法审判工作中的落实,它完全与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相适应。新中国成立后,马锡伍的工作方法在司法审判实践工作中得到了延续,人民民主主义思想也在中国的司法审判制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并成为人民司法审判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2由此看来,马锡伍审判方式的核心内容就是方便诉讼,马锡伍深入群众、巡回办案等做法,都是以方便群众诉讼为目的。在司法工作中,这种做法集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理解、拥护和支持。因此,方便诉讼作为一种优良的司法传统,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和弘扬下去。   其次,方便诉讼是现阶段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期望。近些年,一些地方出现了告状难、申诉难,引起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不满,破坏了司法工作的公信度。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因为司法救助工作不到位,让部分告状求助的群众没钱打官司;有的是因为片面地强调当事人主义,强调坐堂问案,丢弃了过去那些巡回办案、就地办案的好方式,以至于出现了“办案现代化程度高了,离人民群众却远了”的现象;还有的是因为办案程序繁杂,增加了当事人的讼累。出现以上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司法救济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中的重要性,忽视司法救济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作用,在工作中出现了“诉讼高门槛”、限制诉讼、司法效率不高等妨碍当事人充分行使诉权的现象,再加上一些地方司法救助资金不能足额到位、办案经费不能足额拨付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在落实方便诉讼中就“雷声大,雨点稀”,人民群众对此颇有怨言。由于在方便诉讼方面没有做好,一些群众的司法救济渠道被壅塞,司法在调节社会关系、钝化社会矛盾中的作用就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人民群众抱怨个别法院“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其不满意的地方也主要集中在不能切实做到方便诉讼上。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来看,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各阶层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和诉讼能力也有很大差别,片面地强调当事人主义,放弃对当事人诉讼的必要引导、释明,就会让一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