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的改革.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苏联的改革

苏联的改革 *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施的?内容是什么? 背景: 1、政治和军事上:国内: 国际: 2、经济上: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 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二、根据材料一和课本,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哪些内容能看出材料中的目的? 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 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材料二:课本95页学思之窗; 材料三: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四: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三、结合材料一至四,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四、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并根据内容分析其实质、意义和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是在何时取消的? 五、斯大林模式包括哪些内容?斯大林模式下取得了哪些成就?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了解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这种体制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七、苏联一五计划(1928—1932),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经济迅速发展。而当时的西欧和美国是何状况?对比而言,说明了什么问题?苏联经济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国家有何启示?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 背景 目的 内容 评价 背景 内容 特点 意义 原因 内容 特点 评价 1894—1971 1906—1982 1931年—今 一、赫鲁晓夫为何要改革?他是怎样为改革扫除障碍的? 二、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98页历史纵横,想一想,苏共二十大有何重大反响?对中国有何影响? 材料:“……斯大林的一些不良品质在列宁活着的时候还只是萌芽状态,但在以后的年代里已经发展到严重的滥用职权的地步,因而给我们党造成莫大的损失……他不仅对反对他的人妖施加暴力,而且由于他的任性和专横,连被他看成与他的思想相违背的人,也要施加暴力。”——赫鲁晓夫苏共二十大上的报告 三、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是什么?结果如何?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四、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特点、目的、作用、结果。为什么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的改革一样都失败了?两者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五、苏联历史上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改革者吗?阅读以下史料,深刻体会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材料: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的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大到国民收入人1/4。仅1979年入侵阿富汗,每年要花掉几十亿卢布,还使苏联的国际形象大大受损。 材料: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人员的占85%。 材料: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暴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材料:1985年,苏联人均GD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至居世界第十八位。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 六、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有哪些?改革的结果如何?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历史可以重来,你会向勇于改革的戈尔巴乔夫提出什么建议呢? 七、想一想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八、苏联的三位领导人执政时期分别处于美苏争霸的哪一阶段?结合必修一的内容,找出美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