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济学]信息经济学_考试重点·
1、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
结绳记事的启示:a.结绳记事 b.帐簿 c.计算机 d.因特网
信息技术(IT)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种技术的总称,是对声音、图象、文字等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的技术。
2、人们对信息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200万年前---物质资源---土地 200年前 ---能量资源---资本
50年前 ---信息资源---信息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给出了著名的资源三角形,指出:没有物质,就没有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能源,世界就将灭亡;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无章无序,没有意义。只有人的体质、体力、智力都发达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效能,实现信息的价值。
任何一种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是以若干种资源为依托的,在这些资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称为战略资源。
农业社会的战略资源是物质资源——土地;工业社会的战略资源是能量资源——资本;
信息社会的战略资源是物质和能量之外的第三种资源——信息。
1999年底,美国信息产业增长68%,达5070亿美元,超过美国第一大产业——汽车产业创造的价值。中国的信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倍多。
1.1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过程
196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J.Stigler)在美国《政治经济》杂志发表了《信息经济学》一文,标志着信息经济学学科的诞生。
我国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
1.1.1 国外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
1959-1970 形成阶段
1) 美国经济学家马尔萨克(J.Marschak)在1959年出版的《信息经济学评论》中最早提出信息经济学概念。
2)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J.Stigler)发表题为《信息经济学》的著名论文,研究信息的成本、价值、信息对价格和工资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影响,标志着信息经济学学科的诞生。
3) 日本学者宫泽侧重研究信息系统的评价原理和方法、效益及费用问题。
1970-1978 初步发展阶段
1) 乔治.阿克洛夫(G.Akerlof)在1970年提出“柠檬”理论。
2) 杰克.赫什雷弗(J.Hirsshleifer)于1971年提出“信息市场”理论。
3) 迈克尔·斯彭斯(M.Dpence)在1973年提出“信号”理论。
4) 马克.波拉特(M.Porat)继承和发展了马克卢普(Fritz Marchlup)的研究成果,在信息经济测度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5)肯尼斯.阿罗(K.J.Arrow)对信息、信息成本、信息经济价值、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非对称信息与市场失灵、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风险转移等问题进行深入了研究。
6)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詹姆斯·莫里斯(J.Mirrlees)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维克里(W.Vickrey)提出了信息经济学中重要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激励机制理论。
1979年至今 蓬勃发展阶段
1979年,首届国际信息经济学学术会议召开。
丁.希契莱福门(D.Hirsshleifer)和约翰.赖利(J.G.Riley)于1979年首次从与不确定性经济学关系的角度对信息经济学的有关基本问题、概念进行了研究。
1983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P.Romer)提出把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重视信息在经济中的作用。
罗伯特(Robert)、巴罗(Paul)等人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认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不在于有形资产的多寡,而在于无形资产的差异。
罗纳德.科思(R.Coase)提出了“交易费用”概念,认为信息是构成交易费用的重要部分。
1.1.2 国内信息经济学发展的主要阶段
1986年12月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国信息化 学术讨论会,信息经济学的有关课题成为主要议题之一。
1988年在山东烟台召开首次以信息经济学命名的学术研讨会。
1989年8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在北京成立。
1996年在中国应用经济学的专业目录中单独列示和介绍 “信息经济学”这一学科。
1978—1989 探索阶段
特点:1)翻译并引进国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成果;2)组织自身的信息经济学的研究;3)宏观信息经济学研究发展较快,而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处于缓慢发展状态。
1989—至今 深化发展阶段
各高校、科研院所相继承接国家信息经济学方面有关研究课题,出现一批科研代表人物,如乌家培、谢康、王则柯、张维迎、靖继鹏、马费成等。
1.2 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研究
目前,对于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框架与理论体
系存在着两种代表性观点:(人们普遍接受第一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按照现代经济学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经济学]5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通货膨胀与失业.ppt
- [经济学]4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ppt
- [经济学]4企业法.ppt
- [经济学]6 完全竞争.ppt
- [经济学]637令人惊叹的摄影-lee-Oct20-102.ppt
- [经济学]73第三节 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ppt
- [经济学]7-一般均衡理论.ppt
- [经济学]8 第八章虚拟变量回归101221.pdf
- [经济学]8 相关与回归分析.ppt
- [经济学]8-23-measuring_nation.ppt
- GM(1,1)模型数值优化算法的深度探究与多元应用.docx
- 完善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法律监管制度:基于实践与创新的研究.docx
- 因材施教:泰国中学生汉语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docx
- 初中教师魅力模型构建:理论、实践与提升路径.docx
- 脾虚状态下消化道白念珠菌感染的免疫关联及机制解析.docx
- 解构大宗交易对股价的多元影响:基于多维度实证分析.docx
- 雌二醇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探究.docx
-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多案例的深度剖析.docx
- 有限责任公司瑕疵股权转让:法理辨析、实践困境与制度完善.docx
- 商业银行贷款转让与信托理财方案设计的深度剖析——以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为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