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TCP IP原理
TCP/IP原理 TCP/IP原理课程结构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 局域网介绍 广域网介绍 TCP/IP分层协议介绍 IP地址 路由器与路由协议 TCP/IP原理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 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 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标准 TCP/IP原理 局域网介绍 物理地址 每种网络硬件技术都定义了一种编址机制 每台连到网络的计算机都被赋予一个唯一的地址 计算机使用这个地址指定每个分组数据的目的地 MAC地址 以太网卡中的MAC地址 局域网技术 以太网(Ethernet) 令牌环(Token Ring)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以太网物理连接图 以太网帧与802.3帧 以太网中的接入与冲突 以太网采用CSMA/CD方式接入 出错:1、4同时发出数据帧产生冲突 令牌环与IEEE 802.5 IBM的令牌环技术由802.5标准化 令牌环的物理连接 数据在令牌环中的传输 令牌环中的监视器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双环结构的可靠性(1) 双环结构的可靠性(2) TCP/IP原理 广域网介绍 广域网纵览 DTE与DCE 在广域网业务中使用路由器 几种业务的帧格式 PPP简介(1) PPP简介(2) PPP简介(3) TCP/IP原理 TCP/IP分层协议介绍 OSI模型与TCP/IP分层 应用层典型协议 传输层典型协议 TCP报文段的格式 端口号 TCP连接的建立 TCP报文段的传输过程 TCP窗口的调整 UDP报文段格式 没有序号和确认号 网络层典型协议 IP数据报格式 IP中协议号 IP与UDP IP负责在互联网上的一对主机间进行数据传输 UDP负责区分一台主机上的源端口或者目的端口 数据封装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 (ICMP) 目的地不可达(ICMP) PING(ICMP) 地址解析协议(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Reverse ARP ) TCP/IP原理 IP地址 IP地址 IP地址分类 IP地址格式(1) IP地址格式(2) 子网概念 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的几种表示方法 点分十进制 /N形式 /24 两个特殊的IP地址 假设一个网络号为172.16的网络存在: 代表该网络内的所有主机,即整个网络 55则是这个网络的广播地址 TCP/IP原理 路由器与路由协议 路由器简介 Routed协议与Routing协议 Routed 协议用于在路由器间传送数据。 例如:IP、IPX协议 Routing 协议仅仅用于在路由器间保持与维护路由表。 例如:RIP、OSPF协议 不同Routed协议的路由表 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管理员可以手工建立和修改路由,其缺点是不能适应网络的迅速增长或迅速变化 动态路由: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使用路由协议自动修改路由表 缺省路由 内部IP路由协议 三类路由协议(Routing Protocol) 距离向量 Distance-Vector 例如:RIP 链路状态 Link-State 例如:OSPF 混合型 Hybrid Routing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1)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2) 距离向量路由协议(3)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特点 路由表的更新采用触发更新方式 一个路由器察觉了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就通知网络内所有的路由器 各个路由器的路由表的更新过程是平行进行的 Thanks IP地址长度为32比特,分为两部分:网络号和主机号。一般把它划分为以8比特为单位的4个单元。 IP地址分为5类 A类地址前8比特用于网络号标记,后24比特为主机号 B类地址前16比特用于网络号标记,后16比特为主机号 C类地址前24比特用于网络号标记,后8比特为主机号 D类地址用于组播 E类地址供研究使用 A类地址包括: 网络号范围: 到 每个网络可带主机数量: 16,777,214 B类地址包括: 网络号范围: 到 每个网络可带主机数量: 65,534 C类地址包括: 网络号范围: 到 每个网络可带主机数量: 254 在本地的LAN中可能存在多个物理网络,使用子网编址技术可以使一个网络跨接多个物理网络,从而使该网络对于外部来说仍就是一个网络,而内部则清晰的划分为几个子网络。 上图中:对外部网络来说只存在一个网络,而在它内部则存在四个不同的网段,有3个独立的物理网络。 子网掩码长度也为32比特,采用子网编址技术的网点必须为每个网络选择一个32比特的子网掩码(subnet mask)。如果网络中的机器把在IP地址中的相应比特看成网络的一部分,则子网掩码中对应的比特就被置为1,而如果把这些比特看作是主机标识符,则把它置为0。 虽然标准并没有限制子网掩码选择连续的地址比特,但为了使分配主机地址及理解路由表不会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