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辅导1.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辅导1

2011-2012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辅导 考试内容 一、考试内容: 第五章-第八章所有内容 二、考试题型: 1.单选题(24分,2×12) 2.多选题(12分,3×4) 3.填空题(14分,2×7) 4.探究、实验题(34分) 5.计算题(16分) 二、各章内容分数分配 第五章 人与机械(6分) 第六章 功和能(39分) 第七章 热现象(36分) 第八章 光现象(19分) 说明:这个分数分配只是一个大概值,可能会有小的出入。功和能和热现象的内容最多,要在复习的时候引起重视,第五章有些内容含在了第六章中。 三、试题难、易题的比例分配 高档题:10分(注:期末考试的高档题也就相当于升学考试中的中高档题) 中档题:17分 低档题:73分 注意:由于中档题或低档题当中又可以分成不同的难易程度,因此有些题目也没有严格的界限。考虑到学生刚学完这部分知识,因此总体难度不是很大,也要求老师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把握最基本的知识进行复习。 复习要求 一、复习好最基本的知识 1、抓好基础=将基本的概念和规律理解清楚 2、抓住基本的解题思路 二、重视实验、学会探究 1、学生实验 2、一些重要的演示实验的基本现象和现象分析。 (本学期基本实验有:测机械效率、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等等) 三、认真审题、规范解题 1、计算题的规范:(有基本公式、有数据代入、有计算结果、有基本说明) 2、画图的规范:虚实分清、横平竖直 初中力学主要内容 力 力和运动 简单的运动 力和运动 密度 密度 压强 浮力 压强 浮力 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 功和能 功、功率、机械效率 机械能 基本概念: 力、合力、平衡力、重力、弹力、 摩擦力、机械运动、速度、参照物、 密度、压强、浮力、功、功率、 机械效率、动能、势能、机械能等。 基本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功的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力的平衡原理、 杠杆平衡原理等。 力学题中的 压强专题的复习 浮力综合题的复习 机械效率综合题的专题复习 题型示例 高档题: 1.金属块甲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是5.4×105Pa。有一轻质杠杆AB,支点为O,且OA∶OB=5∶3。将 甲挂在杠杆的B端,在A端悬挂质 量为4kg的物体乙时,杠杆 如图12所示在水平位置平衡,此 时金属块甲对地面的压强 变为1.8×105Pa。当在杠杆A端 改挂质量为______kg的物体时,金属块甲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零。 注意做好受力分析,抓住力的平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也是近几年升学考试重点考查的方法。 2. 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将重力为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如果人用的 拉力为250N,则下列结论中正确 的是 A.如将物体提高2m,拉力做 功1000J B.物体提高1m,装置所做的有 用功为250J C.物体以0.5m/s速度匀速被提升, 拉力的功率为375W D.此装置的机械效率80% 3. 在研究“水和煤油的比热”实验中,两个同样的 烧杯里分别装着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和煤油, 用两个同样的电热器给它们加热,小军同学记录了如下一组数据。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的温度/℃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煤油温度/℃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1)实验时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加热,目的是 。 (2)通过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档题 1.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木箱。当木箱受到6000N拉力时将匀速运动,那么需要通过滑轮组施加的拉力F为 A.1500N B.2000N C.3000N D.6000N 这类题最重要的还是强调对物体的受力分析。 2. 功率相同的两辆汽车,在相等的时间内匀速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则两辆汽车的牵引力之比为 ,两辆汽车做功之比为 。 关于功率的计算,在初中阶段P=W/t和 P=Fv等同使用,因此两个公式都可以直接用,而不必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