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必修二及选修四检测
必修二及选修四检测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只交回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Ag:108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2009·辽宁质检)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gD(g),若其它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是否加入催化剂,可得到两种υ~t图象如下图:
下关系正确的为 ( )
①a1=a2 ②a1<a2 ③b1=b2 ④b1<b2 ⑤t1>t2 ⑥t1=t2 ⑦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⑧下图阴影部分面积更大
A.②④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②③⑥⑤
.800 ℃时,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热ΔH=+131.3 kJ·mol-1,它表示 ( )
A.碳和水反应吸收热量131.3 kJ
B.1 mol C(s)和1 mol H2O(g)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 kJ的热量
C.1 mol C跟1 mol H2O反应吸收131.3 kJ的热量
D.固体碳和气态水各1 mol反应,放出131.3 kJ的热量
.已知ΔH大于0表示吸热反应;ΔH小于0表示放热反应。关节炎病因是在关节滑液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尤其在寒冷季节诱发关节疼痛,其化学机理为:①HUr(尿酸)+H2OUr-(尿酸根离子)+H3O+;②Ur-(aq)+Na+(aq)NaUr(s)
下列对反应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反应的ΔH>0 B.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反应的ΔH<0 D.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2009·北京东城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由铜、锌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C.马口铁(镀锡铁)破损时与电解质溶液接触,锡先被腐蚀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 g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 mol电子通过
. 用质量均为100g的Cu作电极电解AgNO3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28g,此时两电极质量分别是( )
A、阳极93.6g,阴极121.6g B、阳极100 g,阴极128.0g
C、阳极91.0g,阴极119.0g D、阳极86.0g,阴极114.0g
. 在C(s)+CO2(g) 2CO(g)反应中可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 ③恒容通入CO2 ④恒压充入N2 ⑤恒容充入N2
A.①⑤ B.②④ C.①③ D.③⑤
. 可逆反应N2+3H2?2NH3是一个放热反应。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向甲容器中加入1molN2和3 molH2,在一定条件下,达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Q1;在相同条件下,向乙容器加入2 molNH3,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Q2。已知Q2=4Q1,则甲容器中,H2的转化率为( )
A.20% B.25% C.75% D.80%
. 已知某物质颜色的强度与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与观察者的视程中的物质厚度成正比。在注射器中,存在NO2与N2O4的混合物,气体呈棕色,现将注射器的针筒慢慢往外拉,保持温度不变,此时混合物的颜色为( )
A.从针筒的顶端方向观察,气体颜色变深
B.从针筒的顶端方向观察,气体颜色变浅
C.从针筒的垂直方向观察,气体颜色没有变化
D.从针筒的垂直方向观察,气体颜色变深
. 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时,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混合气体的密度 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 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④B物质的量浓度
A.①④ B.②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告别与感谢文稿 xxx.doc
- 新乐园学生托管中心.doc
- 台式压力机参数.doc
- 四川省泸州市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doc
- 四则运算题练习题.doc
- 口腔健康学习系统.docx
- 四川省成都市2012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数学文(附答案.doc
- 四上第七册复习重点练习.doc
- 四课时一次函数的课件.doc
- 四年级英语第二次月考.doc
- 基于GIS的XX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保护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语文与哲学教学资源库的AI辅助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数字化教学背景下教师教学画像构建与深度学习模型应用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手机使用与学习动机的关系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与挑战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课堂中小组合作实验对社交技能培养的实证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城市专指委会调研报告获奖作品集二等奖集散.pdf
- 高中语文课堂中校园周边文化背景知识的拓展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空间想象力的激发与培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微格教学在教师数字能力提升中的实践探索与反思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