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阅读给教师带来好心情 保志明.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给教师带来好心情 保志明

阅读给教师带来好心情 保志明 (2013-07-08 07:31:39) ?常听教育专家作报告时谈到教师要学会情绪管理。他们认为教师能否以良好、健康的情绪带动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的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这是谁都明白的浅显道理:只有教师每次都以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面对教育教学,才能干好工作。但现实的问题是,教师也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如果在心情差的时候都能“管理”住自己,表现出愉悦、兴奋、情绪高昂来,那恐怕只有神仙才能做到吧。即使你努力克制做到了,满面笑容,恐怕学生们雪亮的眼睛也能看出那是种装出来的皮笑肉不笑吧。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在“管理”心情,而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好心情,甚至在生活琐事弄得心情低落的时候,走进课堂面对学生反而变成自我疗伤,一下子有了愉快感觉。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在进入工作状态时始终保持好心情呢?我们不谈那种主观上厌恶教师职业以及性格古怪、人际关系紧张的非常态,作为个体劳动者,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极大地影响着工作心情。一方面,学科教师对所教学科的理解掌握越深刻,就越能在课堂中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地处理各种学科问题,他的放松与陶醉将感染学生,使学生也沉浸在学科的美感中,身处这种课堂中的师生都有好心情。另一方面,教师对教育的本质理解越深刻,就越能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未成年人,不仅能引导得法,还有慧眼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之处。即使是品行顽劣的孩子,在他们眼中也是未经雕琢的珍宝,这样的教师心情怎会不好? ??? 由此看来,教师要心情好是个技术活,专业性很强。从大学毕业出来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按说是已是位专业人士了,可听新教师闲聊,常说到的高频词是“郁闷”。新教师怎样走出各种“烦”?以我的个人经历看,读书与思考是修炼专业等级之路,也是走向好心情之路。 20年前我刚从学校毕业准备走上讲台的时候,心情愉快。一是我向往教师这一职业,二是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很有信心——一位刚学完四年化学,并且获得“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的有志青年嘛!但真的走上讲台的时候“郁闷”就来了。我发觉自己既不会做高考题也不知怎么把课本上短短四五行字的内容撑成一节课,那些大学时修过的课、考过的高分全然不管用。我真是羞愧难当,根本不敢把这一秘密告诉任何人,只能暗地里通过阅读“高中化学教参”、“重难点手册”、“三年五年”、“高中化学教案选”等书籍来恶补,先把讲台站稳。我在大半年时间内熟读了“重难点”,刷完了十年的高考题,终于在课堂上能滔滔不绝地说了,也能给学生流畅地演算了,自信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可是,接下来“郁闷”又来了。年青教师遭到学生挑衅似乎是逃不掉的劫。顽皮的学生开始找来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刁难我,无比得意地看我脸红脖子粗。那段时间,我生活在紧张和慌乱之中,上课时一见到学生两眼放光有话要说我的心就怦怦直跳。哎,别提愉快的心情啦!我惊恐地发现,我熟读的那些“重难点”、“三年五年”之类的书,学生们手中也都有。我只有一碗水,就想全部倒给学生,难免捉襟见肘。为洗刷耻辱、找回应对自如的愉快感觉,我只能发奋图强。我重新阅读“无机化学”、“高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反应历程”、“结构化学”、“物理化学”等书。为解决问题而读的书与为考试而读的书感觉真不一样,好些专业书是此时重读才读懂的。大学时没读懂它却能考出高分,这一怪现象也让我对学生的成绩有了更多的宽容。还有些书反复阅读之后仍然不懂,只能先放在书橱里显眼的位置以备今后再次查阅。当我通过阅读,能神闲气定地接学生的招之时,心中常常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渐渐地,我越来越老了。我遇到的更年青的学生去围观他们更年青的老师去了。我如同一个过气歌星,周围逐渐安静下来。这使得我有机会静心思考:除了教会学生能做高考题,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吗?阅读帮助我解决了新教师时期的种种尴尬和郁闷,那么阅读是不是能让我走向更深层更广阔的教育天地?让我保持平静、安详、愉悦的心境? 我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我的学生不会都当化学家,那么当他们很快淡忘了化学知识之后还剩下什么?我们通过阅读今天的教科书就可以方便地学到科学知识,而且由于科学的进步,我们从现代教科书上所学的知识甚至比经典著作中的更完善。但是,教科书所提供的只是结晶状态的凝固知识,而科学本身是历史的、创造的、流动的,在这历史、创造和流动过程之中,一些东西蒸发了,另一些东西积淀了。什么才能保持永恒的活力?只有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我得在科学元典中寻找那些充满活力的科学精神,那才是真正值得后人继承的。我在“化学基础论”中看拉瓦锡怎样推翻统治百年之余的燃素理论,我在“化学哲学新体系”中看道尔顿怎样奠定物质结构理论的基础,我在“双螺旋”中看沃森和克里克怎样运用理性思维和实验数据天才地提出DNA的结构。慢慢地,我发现各科是相通的,要理解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仅限于阅读化学类书籍是不够的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