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宁波拟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宁波拟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项目

一.项目名称 基于双向电迁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提升关键技术及应用 二.推荐单位意见 三.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土木建筑工程领域,涉及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学科。 引起钢筋被国内外视为耐久性的最主要顽疾,2014年我国土木工程领域因腐蚀造成的损失高达1000亿元。混凝土结构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基于电化学的双向电迁技术,除氯阻锈协同、评形成系列自主知识产权与成套装置主要发明点如下:1)发明了多离子协同工作双向电迁技术解决了钢筋氢脆、混凝土性能弱化及粘结能力降低的技术难题。双向电迁参数控制设计方法使混凝土内氯离子去除率达80%以上研发兼具阻锈和析氢抑制的新型高效阳离子电迁型阻锈剂钢筋摩尔浓度达到氯离子2~7倍钢筋析氢临界电流密度提升至传统电化学修复的5倍提出混凝土孔隙结构优化的纳米电迁增强技术增大保护层电阻2~3倍,增强钢筋握裹力1.5倍。2)发明了混凝土内钢筋脱钝和锈胀开裂识别技术了耐久性极限状态的技术难题。发明了“零失真”钢筋腐蚀电流检测技术,0.2μA/cm2可使钢筋脱钝判定保证率达95%以上;建立了全新的混凝土表面锈裂理论0.1mm解决了初始锈裂界定模糊的问题。基于上述耐久性极限状态界定的新准则发了混凝土中腐蚀介质侵蚀进程监测装置混凝土锈胀开裂光纤监测技术为双向电迁在钢筋脱钝和锈裂前合理介入提供了依据。3)发明了基于信息融合的双向电迁作用效应测试与评估技术解决了耐久性评估中测试数据和预测结果离散的技术难题。发明了混凝土内部氯离子钢筋电化学参数无损检测方法不同环境下混凝土结构快速劣化模拟方法装置,基于信息融合数据库基于相对信息多重环境时间相似理论,。获授权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项;专著3部,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收录40篇主编技术标准3部,参编2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近3年新增销售4.54亿元,已成功应用于桥、等工程,实现了双向电迁作用延长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20年减少工程重复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可持续发展防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客观评价 (一)项目的 (1) 发表论文6篇,SCI收录40篇,合计被引474次。 () 英国权威高等教育机构研究质量评定体系REF2014)对双向电迁多离子传输数值模拟方法评价:“…为研究氯盐引发钢筋锈蚀做出了重大贡献,模拟方法具有非常高的深度,并产生了众多新成就…具有重大贡献,成果评定为Rank 4*水平,高于国际卓越水平Rank 3*H…”。http://www.ref.ac.uk/) (3) 荷兰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知名学者、著名国际期刊Advances in Concrete Construction主编、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编委Erik Schlangen教授评价:混凝土锈胀开裂研究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发现”(This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experimental findings)(2012)。 () 混凝土材料与耐久性领域国际著名专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RILRM前主席、瑞士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著名学者Folker H. Wittmann教授高度评价:锈胀开裂研究工作为解决耐久性这个世界性问题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值得广泛推广contribute a great deal to find realistic and sustainable solutions to this worldwide problem. This volume deserves a wide distribution.)。(5) 相关论文“锈蚀产物的弹性模量在混凝土锈胀开裂模型中的应用”获第十一届结构工程国际学术会议(ISSE 2010)“青年学者最佳论文奖”。(6) 撰写专著3部,其中《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国内第一部系统描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专著。(二)项目的 (1) 由侯保荣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甬科信鉴字[2016]第035号)认为:“…基于电场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多离子传输机理的双向电迁移技术,有效地实现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提升…该项目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领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具有开拓性影响,成果总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由陈肇元院士、缪昌文院士、杨秀敏院士、聂建国院士和肖绪文院士领衔的鉴定委员会(浙技协鉴字[2016]第370号)认为:“…发明的双向电迁技术实现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电化学修复领域技术新突破…该项目成果内容丰富,研究工作深入系统,创新性突出,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双向电迁技术、钢筋脱钝检测与识别技术、钢筋锈胀开裂理论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