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显色偏振试验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显色偏振试验论文

显色偏振实验论文 你对偏振光了解多少呢?你听说过偏振光变色吗?你又对它们的应用了解多少呢?它的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科技领域更是大显身手。就连一些动物也少不了用偏振光来辨别方向。很有意思吧,你想不想了解的更详细呢? 我们已经知道,光波是横波,即光振动方向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但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还可能有多种可能的取向,或说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在这样的平面内还可以在方向和大小上作多种可能的变化.光在传播中会表现出与光的横向振动状态有关的特性.反映光的这种特性的现象称为光的偏振现象.这是横波所特有的现象,纵波就没有偏振现象。 早在17世纪人们就观察到光的某些偏振现象,例如方解石晶体的双折射现象,然而当时光的波动理论尚未完善建立,也就不知道这种现象意味着光波是横波,直到T.杨和A.J.菲涅耳发展完善了光的波动理论,并提出光波是横波;J.C.麦克斯韦发展了电磁理论,肯定了光是电磁波,人们才对光的偏振现象有了深入的了解. 实验装置十分简单,最下面是一个自然光,上面有两个偏振片,分别是偏振片1和偏振片2中间是一排厚度不等的泼片。当转动偏振片2时,可以看到不同厚度的偏振片显不同的颜色,且颜色随偏振片转动而变化成互补的颜色,转动一周颜色变化四次。并伴随有明暗的变化。转动一周有两次明两次暗的变化。(装置简略图见图5) 1.偏振光实验中的基本知识: 正如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揭示了光的波动性,光的偏振现象则表明了光及所有电磁波是横波。光振动的方向特性,即光的偏振性。根据光矢量对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情形,光可分为线偏振光、自然光、部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 在自然状态下发光体中的大量分子原子先后间歇发光时,光振动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 我们研究光的偏振性质时,常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把光振动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分振动.对于自然光,在任意取定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分解出的两个分振动都有相同的振幅,但无固定的相位关系。如图2 图 图2 图3 光波的光振动满足确定规律的光,称为偏振光。当一束光中只有一个固定方向的光振动时,称为线偏振光或平面偏振光,如图3所示。包含光振动方向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称为振动面.除线偏振光外,还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两个振动面相互垂直的、有一定相位差的线偏振光的叠加。 将自然光转换成偏振光的过程称为起偏。光传播中发生的某些过程可以产生起偏的作用,根据这些过程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可以人工实现起偏。这样的光学器件称为起偏器. 常用的一种能产生线偏振光的器件称为偏振片.它是用只允许某个方向的光振动通过的高分子薄膜胶合在特制的无应力平玻璃片之间制成的.这层高分子薄膜是经过拉伸并碘化的聚乙烯醇薄膜,使其中碳氢化合物分子沿拉伸方向成为含碘的长链.当光照射到偏振片上时,与分子长链方向平行的光振动分量被吸收,与链垂直的光振动分量可以透过.偏振片的这个与分子链垂直的方向称为偏振化方向.当自然光垂直入射到偏振片上时,透射光为光振动沿偏振化方向的线偏振光,当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时,透射光的光振动方向随之旋转且光强不变. 一般情况下,人的眼睛不能辨认透射光是自然光还是偏振光.要检验透射光是不是线偏振光,可以在偏振片P1的透射光路中再放入一块偏振片P2。 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将偏振片P2旋转一周,可观察到透过P2的光强有两次明两次暗的变化.偏振片P2称为检偏器.当P2与P1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平行时,透过P2的光强最大;当P2与P1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时,透过P2的光强为零。这表明透过P1的光是线偏振光. 用E0和I0表示线偏振光(例如透过P1的光)的振幅及光强.当P2的偏振化方向与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间的夹角为θ时,透过P2的光振幅的大小为E0cosθ,由于光强度正比于振幅的二次方,所以透过P2的光强为:I=I0cos2θ。 这个关系称为马吕斯定律(E.L.马吕斯,1775~1812,法国工程师),它表达了线偏振光透过偏振片前后光强间的关系。原理如下图: 2.偏振光干涉及显色原理: 在两个偏振片之间放一个晶体。 当P1⊥P2时,(图5)则单色自然光入射,通过第一个偏振片时是竖直方向,振动的线偏振光透过镜片成为椭圆偏振光,它可以用两个线偏振光来表示。它们的振幅分别为A1o和A1e,它们之间的相位差是: Δ φ′= [ 2π(n0-ne)d ] / λ 再透过第二个偏振片,垂直于其偏振化方向的分量被偏振片吸收;因此A1o和A1e中只有沿偏振化方向的分量才能透过。它们之间的相位差为: Δ φ′= [ 2π(n0-ne)d ] / λ + π 附加相差π是由于A1o和A1e投影的方向不同,选择统一的振动方向,则应加π。现透过第二个偏振片的两束偏振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并且有固定的相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