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挖孔桩基工艺
工程概况
溪洛渡大桥桥址区位于四川雷波中心场和云南永善白沙湾交界的金沙江段,距上游溪洛渡铁索桥(溪洛渡沟)约1.0km,距下游癞子沟约1.2km。距金沙江溪洛渡电站的坝址约3公里。溪洛渡大桥不仅在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工程施工期间和工程建完后作为对外交通和连接下游左右两岸的交通要道,而且是金沙江溪洛渡电站重大件运输的唯一通道。
溪洛渡金沙江大桥桥跨布置如下(依次从四川省雷波县开始):(83+156+83m连续刚构)+(1×42m简支箱梁),桥梁全长387.9m(从桥台搭板到搭板)。全桥设置三道伸缩缝。桥面宽12.5m。主桥采用83+156+83m连续刚构,N1、N2号墩与主梁固结,N0、N3号墩墩梁放松,设置盆式橡胶支座,从而形成连续刚构体系。引桥采用42m简支箱梁。
N1、N2号主墩基础均采用6根φ2.5m 钻孔灌注桩, N3号边墩基础采用4根φ1.5米挖孔灌注桩; N0号台基础采用7根φ1.5米挖孔灌注桩;N4号台基础采用4根φ1.5米挖孔灌注桩。
桩基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溪洛渡金沙江大桥挖孔桩基础主要工程数量表
墩
号 高程(m) 桩 长(m/根) 桩根数 桩径(m) 砼标号 砼设计数量
(m3/根) 桩顶 桩底 0 435.010 405.010 30.0 3 1.5 C25 53.00 426.510 376.510 50.0 4 1.5 C25 88.36 3 414.760 369.760 45.0 4 1.5 C25 80.00 4 431.260 381.260 50.0 4 1.5 C25 88.35 二、工程地质
1、地质构造
桥址区位于北部的城墙岩背斜与南部的黄泥坡背斜之间,永盛~马湖复式向斜西南翼。桥址区为缓倾角的单斜岩层,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
桥址区地层产状平缓,断裂构造不发育,未发现较大规模的断层。桥址区裂隙主要以顺坡向和垂直坡向的裂隙以及顺层裂隙带为主,产状为:150~190°∠75~85°、70°∠80°和110~150°∠5~10°。
2、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桥址区覆盖层主要为崩坡积的块碎石层,基岩为细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细砂岩和粉砂岩、细砂岩夹粘土岩。基岩产状为110~150° ∠5~10°。基岩岩面完整连续,没有大的断裂构造带。
岩土层地质特征如下:
①1、①2、①3河流冲洪积层:灰色、紫红色等杂色,土层岩性分别为含漂石卵石土、粉细砂和卵石土,主要分布于河床区域。桥址区该冲洪积层厚度一般大于40m。
①4 块碎石:紫红、灰色等杂色,块石大小、分布不均;块碎石成份主要为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灰岩,碎石粒径一般4~8cm,块石最大直径大于2m,块石约占20~30%,局部大于50%。结构中密~密实,块石间局部为架空,充填砾砂,该层层厚28~65m,场区均有分布。
①5角砾土:灰色、灰黄色,饱和,密实,角砾成份主要为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灰岩,砾间一般充填粉细砂,少量粘性土。
②3 强风化细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岩石风化为土夹碎石状,土呈硬塑状。该层层厚0.7~1m,分布不均,局部缺失,主要分布于两岸桥台区。
②1 微风化细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紫红色,砂质结构,泥钙质胶结,层理发育。岩石较完整,局部见少量裂隙。
③3 强风化粉砂岩夹细砂岩、粘土岩:灰绿色、灰色,岩石风化成硬塑土夹1~4cm碎砾石状。
③1 微风化粉砂岩夹细砂岩、粘土岩:灰色、灰绿色,砂质结构,泥钙质胶结,局部含碳质较多。层理发育,岩石较完整,局部见50~70°裂隙。
三、编写依据
右岸上游侧坝头交通桥设计图纸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四、人工挖孔施工
1、测量放样,测出原始地形,确定开挖高程及范围,进行场地开挖,挖至承台底设计高程,进行场地平整。
2、精确放出桩位,每根桩要求放出桩中心点及周边四个点,根据桥梁控制网测放各钻孔桩的桩位及护桩,并作好标记,以便于拉十字线,检查桩的位置。
3、以桩中心为圆心,画出挖孔桩边线,挖孔直径1.8m,进行人工开挖。
4、人工开挖,每层挖深为0.5~1.0m,挖完首层后,进行护壁砼浇注,顶节护圈拆模后应及时进行竣工测量,其顶口平面偏差5cm,垂直度1%,并在孔口周边上作测量标记。
5、砼护壁按顶口宽,下口薄,呈梯形布置,每层护壁呈台阶状。
6、岩石层的开挖采用控制爆破,严格按照爆破设计进行操作。
7、砼护壁顶口宽15.0cm,下口宽10.0cm,并放置环向和竖向钢筋,防止塌孔,砼标号C25,护圈砼应密实不漏水。
8、人工挖孔深0.5~1.0米时应灌一次砼护圈,相邻两节护圈应对接铅垂平齐,并应保证接头处严密不漏水。
9、当人工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初一英语暑期课程7 时尚.doc
- 新初一英语暑期课程5 食物与生活方式.doc
- 新全面预算管理教程 满分答案.doc
- 数学众享模拟1.doc
- 数学初一升初二能力.doc
- 新人教版九年级 第27章 相似 复习测试(含答案).doc
- 数学习题64.doc
- 新人教版51透镜导学案.doc
- 新二年级试卷.doc
- 新九上暑期复习---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doc
- TSTIC 120083-2023 电化学储能电站电池系统数字化运维服务要求.pdf
-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pdf
- TSTIC 120085-2023 船舶拖带服务规范.pdf
- 健身安全课件图片最新完整版本.pptx
- (新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计划.docx
- TSTIC 120081-2023 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服务规范.pdf
- THEBQIA 304-2024 型钢智能检测设备设计规范.pdf
- 健身房消防培训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广东省深圳市红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两学部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