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念和命题
第五章:概念与定义方法 命题的形式结构 ① 所有的结果都是有原因的。 ② 凡是有理数都是实数。 ③ 每一个偶数都是能被2整除的数。 ④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所有 S 是 P 一、实质概念与形式概念 ○实质概念—命题内容 ○形式概念—形式关系—命题类型 有些水生动物是哺乳动物。 有些 S 是 P 如果8是偶数,则8能被2整除。 如果p,则q 二、概念与语词 三、内涵与外延—意义理论 (1)语言文字或其他信号所表示的内容 (2)指价值或作用 ○指称论:亚里士多德,意义就是语词所指的对象,如张三、赤兔;但是人、马? 指称论认为:通名的意义是由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来确定的,内涵指的是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指的是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而且内涵决定外延。 指称论的困惑 (1)有些词没有所指,却有意义。如:“如果”、“除非” ;“不可能”、“是” ;“麒麟”、“王母娘娘” (2)从对词义的理解方面看,人们不知道世界上最老的人指的是谁,但人们清楚地知道“世界上最老的人”这个短语的意义。 (3)语词指称的对象相同,其涵义未必相同。如:“《阿Q正传》的作者”与“《狂人日记》的作者”的指称相同,但是,前者的涵义中不包括他写过《狂人日记》的信息。 (4)同样的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涵义相同,但是指称不同。如“我”、“你”、“他”、“我们”、“这里”、“昨天”等 ○观念论:洛克,一个词的意义是它所代表的观念或意象。例如,当我们思考或使用“马”这个词时,我们头脑中有一个与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观念或意象,它就是“马”这个词的意义。这种理论看起来能够解释诸如“世界上最老的人”这类语词的意义,虽然我们不知道世界上最老的人是谁,但是,我们头脑中却有一个与这个短语联系在一起的观念或意象。 观念论的困惑 (1)如“除非”、“所以”一类的语词,很难确定我们头脑中与之联系的观念或意象是什么,好像没有与之联系的观念或意象。 (2)人们头脑中与语词联系的观念或意象常常是模糊不清的,如果意义等于观念,对语词意义的理解将是不清晰的。 (3)我们如何能知道别人说到一个特定语词时的意象。比如,说到“埃及”这个词,有人想到的是尼罗河,有人想到的是金字塔。当然可以对此解释说,我们可以向别人描述我们的意象,使他知道所说的语词的意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能如此。比如,当我们说到“红”这个词时,几乎不可能用其它的语词来描述它的意义。 ○使用论:维特根斯坦 意义的使用论承认许多语词有其所指,许多语词有与之相联系的观念或意象,但是,他们主张意义的首要承担者是句子而不是语词。一个词只有在句子中被使用,它才有意义。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如何在语言中被使用,当一个人知道如何使用一个词的时候,他就知道了这个词的意义。当我们问某个词是什么意思时,似乎是在问这个词本身的意义,好像它有一个在句子中的使用之外独立存在的意义,事实上,一个词所能有的意义就是这个词在句子中被典型使用时所获得的意义。例如,“他给大家露了两手。”其中的“两手”指的是本领或技能;“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其中的“两手”指的是两方面的手段或方案。 使用论的困惑 (1)解释循环的问题:语词与句子,谁是意义的基本单位?如果句子的意义是基本的,词的意义是派生的,那我们又如何解释句子的意义?或者说,如果我们不能从组成句子的词的意义中派生出句子的意义,那我们该如何理解句子的意义? 类似地,解释与理解必须由部分(如历史之事件,作品之章句等)开始,而要理解部分,又必须首先理解整体(如历史之背景,作品之整体意义等)。因为部分只有在整体上,才获得了意义和理解的可能,而解释和理解又只能从部分开始。简言之,在理解整体之前,解释者无法理解其部分,而解释者离开对部分的理解,又无从把握整体的意义。 使用论认为,句子的意义是在使用中被发现的,而不是由谁(句子或语词)事先来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正如我们直到知道了“锤子”一词的用法,才真正明白“锤子”这个词的意思一样,直到我们知道使用语言在做什么,我们才明白语言的意义是什么。为了明白一个具体语句的意思是什么,我们需要问: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说话者在用这个句子做什么?例如,“警察来了”,在实际的情境中说者的意思可能是:我们马上要得救了;也可能是:我们马上要玩完了。直到我们确定了说话人的用意,才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2)一句话似乎随着不同的语境会有太多的意思。例如,我说下雨了,意思可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朝阳区防洪规划报告.doc
- 朝阳区技术创新专项项目验收布置会.ppt
- 朝阳区社会发展计划项目.ppt
- 朝阳地税局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企业公示.doc
- 木瓜栽培管理技术.doc
- 未就业毕业生申请代存户口和档案协议书.doc
- 本科新生自主购买床上用品的说明.doc
- 术中知晓及影响的临床观察附500例调查分析.doc
- 木吉他的尺寸.ppt
- 术科第二题.doc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五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A卷).pdf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模拟试卷.pdf
-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多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冲刺联考数学试题和答案详解.docx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pdf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pdf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pdf
-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八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pdf
- 高三家长会家长发言稿.docx
-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docx
- 第5章 轴对称能力提升测试卷(原卷版)(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