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卫士木麻黄.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岸卫士木麻黄

社会实践报告 ——棋子湾的海防林 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到第二天,我们来到棋子湾。 汽车刚靠近景区,公路两边郁郁葱葱的树林就已经吸引了我的目光。在海南,很少见到这种针叶林。在其他地方,不管是公园里还是雨林,能见到的一般都是各种粗枝大叶的阔叶林。为什么在这里就看到了这种“非热带雨林植物”呢?难道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当汽车终于进入通向棋子湾的小路时,透过车窗,我注意到这些特殊的树木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们生长的地方竟然是一片片沙丘!带着好奇,我们下了车——开始了在棋子湾边的活动。 棋子湾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的海边,以美丽奇特的鹅卵石出名。这是一片洁净的地方,洁白的海滩上镶嵌着许多千奇百状的巨石。湛蓝的海水与蓝天交汇,面对大海,仿佛走进了蓝色的梦幻王国!与之相片辉映的是离岸边有百来米左右的一片绿海。 优质的防护林 我是从随队的老师口中了解到这种一直困惑我的树叫木麻黄的。木麻黄就是棋子湾海防林的主要树种了。 经验丰富的领队还告诉我,木麻黄是八十多年前才引入中国的。木麻黄原产与澳大利亚等南太平洋诸岛。木麻黄如今在广东、福建、台湾和南海诸岛都有种植,即可以用来做家具,也可以用来制备染料,其枝叶和种子还能用作家禽饲料。我好奇地打量这这种神奇的树木,它不是很高,从八米到二十米不等,但听领队说这种树可以长到30米高。它的叶子已经退化成了鳞片状了,就像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尖尖的刺一样,木麻黄的叶子退化也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发生的。所以,木麻黄有很强的耐旱和抗风能力。木麻黄好炎热气候,所以适合在南方种植。更重要的是,木麻黄还耐盐碱,能够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而且不怕沙埋,只要是沙地和海滨地区都可以种植。且树冠呈塔型,姿态优雅,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此,它是南方海滨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如今我们所站的棋子湾边,就是一片贫瘠的土地。 绿色棋子湾 木麻黄林是棋子湾的另一个奇迹,这句话一点都不错。从海边一直到省道边,宽近千米,绵延数公里,都长满了这种绿树。通过老师,我还了解到这种树是通过人工种植的方式才在这个地方生长成林的——这里,原先是一片沙漠!原来在三十年前,这里并非如此美丽,那时的棋子湾一边是海水,一边却是沙漠。通过短短三十年的改造才有今天的壮观景观。果然,在树林下我看到了大片的沙子。或许是因为木麻黄的作用,已经没有多少沙漠的荒凉感了,但林子里除了木麻黄外,还有一些仙人掌——典型的沙漠植物,和一些露蔸棋子湾气候条件十分恶劣,是全省最炎热干燥的地区之一。在这里,阳光强烈,气温高,夏季地表温度高过50℃;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仅700-800毫米,且集中在8-9月,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3倍,旱季长达八九个月;常风大,风速大于3米/秒,冬季受东北风侵袭,夏季盛行西南干热风,风速可至6级以上。 那么,海南人民究竟是如何在这片不毛之地上开辟了这么一片绿色天堂的呢? 1970年代,国营昌化林场采用木麻黄苗造林,树干用稻草、塑料薄膜困扎。当年造林成活率高达百分之九十。没想到第二年旱季一到,西南干热风和强烈阳光曝晒,保护林几天之内就全部覆灭。 1980年代初期,原昌江林业局营林股股长王禄奇,接手了棋子湾造林工作。眼见大片沙漠的荒芜,身受烈日难以忍耐的炙烤,他很有些茫然无助。1980年代到1995年,棋子湾共造林12次,均未成功。最显著的是白沙岭,这里有流动沙地5000多亩,自1983年治沙造林以来,投下大量劳动力和资金,存活的林木却仅有极少一片。为了根治沙荒,省林业局派人带来了德国专家前来支援。 “想不到海南有这种沙漠。”德国专家无可奈何地留下一句话,“要在这里造林成功基本不可能,除非奇迹出现。” 但造林团队仍不肯放弃。带着专家四处走访,查阅文献,积极总结之前的失败。专家们最终得出结论,以往造林失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技术含量低,资金投入少。 资金不够问题不大。县政府决定每年拨款10万元,将每亩造林费从原来的10-30元一下子提高到300元。难就难在如何解决技术问题。专家们制定了一个稳妥的两步走策略,先营造防风固沙植物带,再在其保护下造林。对固沙植物的选择费尽心思,专家们通过比选国内外耐旱植物和实地考察,最终选定了露兜。  1996年6月,一场抢种露兜的“战役”开始了。专家们每人率10多位群众,黎明即起,在附近村落砍露兜,长途跋涉扛到试验场,种在流沙上。几万株露兜很短时间内就在流沙上扎下了根。正当大家看着长势喜人的露兜,准备在其“屏风”内造林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几乎令整个工程前功尽弃。9月18号,18号台风席卷全岛,昌江受灾严重,打光了露兜叶,几万株露兜全部死亡。 但专家们不甘放弃,台风一过就重整旗鼓。 他们干脆住到了昌化镇,每天4点多就起床,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