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届高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解读】 理解——B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含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指能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等方面对这个句子作深入的分析,将文言句子译为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句子翻译,主要侧重对句子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把握。 本考点是对文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包括对以下要点的考查: ①一词多义:实词、虚词 ②古今异义 ③词类活用:(名作动、名意动、名作状、动词使动、形使动、形意动) ④语气揣摩:(陈述、疑问、感叹、揣测、祈使等) ⑤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⑥固定结构 ⑦断句 【翻译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直译:指译文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直译又叫对译,就是要求对文言材料的每个字词一一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对等说法或相应词语,做到不增不漏。 例如:把“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汉书·苏武传》) 的“既”、“置”、“币”、“遗”,分别对译成“已经”、“摆出、陈列”、“礼物”、“赠送”。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例如:“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中的“秋毫”一词,就不能直译。“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文言文翻译要尽量做到对原文的每一个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要有所反应,力求符合原意,译文语句要准确通顺,简洁流畅。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2、“删”。 即删除的意思。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如:夫战,勇气也。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竖子,不足与谋。 今以钟磬置水中。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5“调”。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求人可使报秦者。 凡人性惟安之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余还自扬州。 第三部:连 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句子连成一个语意通顺的句子。 第四部:誊 将上述的句子誊写到答题卡上,要注意书写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 双音替换。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 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五、巩固练习——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 ②、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2、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①、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②、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 有 言 之 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