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子的道德论
老子的道德论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末期,曾任周室守藏史。《老子》五千言,乃其西出函谷关时应把关令尹所请而作。老子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智者,他的这一充满深沉智慧的即就章,总结了春秋时期兴起的人文思潮的全部积极成果,宣告了夏、商、周三代礼教的决裂。他所建构的以道与德为主干范畴的理论系统,不仅奠定了道家学说基本的理论构架,而且成为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诸多层面生生不息的理论源头。 老子的“道德论”是一个涵摄宇宙论、人论、社会论、认识论在内的理论结构十分严谨的系统。 在宇宙,道是宇宙的源头与归属,道向德的嬗变即是天地万物(包括人类及其社会)的发生与发展。而天地万物在走完自身的全过程之后,都会不可避免地要返回到自己的本根,这就是德向道的复归。 在人论,则含生理与人性两个方面。 婴儿,为人得道初生之时,与道最为贴近,以后则经历着与万物同样的生长、强壮、衰老、死亡,即复归于道的过程。人要延缓衰老,便应通过一定的修持途径,祛除疾病,回复到如同婴儿时期阴阳“至和”的状态,这是从生理方面倡导的返璞归真。 从人性方面说,人类在孩提时代淳朴而单纯,没有任何智巧与欺诈。淳朴单纯被称之为愚,而智巧欺诈则被称之为智。智是人类走出孩提时代以后形成的,智的高度发达是大智,而大智正是向愚的回归,即所谓“大智若愚”,这是从人性方面倡导的返璞归真。 在社会论,人类社会被归结为五种治世形态,即道、德、仁、义、礼。从历时性的意义上说,这五种形态构成一种逆向的循环相克的关系。而从共时性的意义上说,这五种治世形态可以在不同邦国同时共存。道治社会是人类最为理想的社会,以后则每况愈下,一直到最乱最糟的礼治社会,便会出现“有道者”来实现向理想的道治社会的复归。 老子的宇宙论 道-宇宙的潜在状态,对宇宙源头的构想 春秋时期,随着礼教的崩溃,天帝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开始动摇,人文思潮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勃兴起来。老子从这一人文思潮中充分吸取了有关“气”的思想,推演出阴阳二气为构成万物基本因子的构成论,并进而追溯到天地万物之前的宇宙原初形态,建构了一种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宇宙论。 在宇宙论,老子说:“道冲(古字为“盅”,训虚),而用之或不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4 “道泛兮,其可左右也。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主)。”34 道周流无穷,天地万物的要素尽藏其中,故为万物的宗祖,万物依赖道而得以生成。 道虚而无形,但在生化万物以及万物复归时,既不会枯竭、不会盈满,也不会推辞。这个湛然清澈、寂然无声的道,是早于上帝之前的宇宙本根,所以老子进而说:“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上述《老子》第四章中的这段话,连接用了两个“似”和一个“象”,反映了宇宙论尚处在构想或猜测时期的语言特征。无论夏、商、周三代是否有过上帝创世之说,老子在宇宙论意义上用他构想的道取代了上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无疑标志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的诞生。 道既然是宇宙的潜在状态,人们自然无法用观察现象世界的方法去感知它, “视之不见名曰夷(无色),听之不闻名曰希(无声),搏之不得名曰微(无形)。此三者不可致诘(思议,究诘,追究),故混而为一”。14 这个无法用感官去究诘的道,只好把它看作是一个天地万物混沌未分而又合为一体的、没有具体形象的东西。 对于这样的认知对象,人们自然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用表述现象世界的语言来描述它: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第一个道字,是人们习称的道,即老子之时世人所习称的道。第二个道,是指言说的意思。第三个道,指老子哲学上的专有名词,指宇宙的本源。 第一个名,指具体事物的名称。第二个名是称谓的意思,作动词用。第三个名为老子特用术语,是称道之名。 是说可以用言语表述的道,不是永恒常存的道;可以用名词称谓的名,不是永恒常存的名。一沾言说,便不具备永恒性,所以老子只得说:“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5 给对象定个名字,尚且如此困难,如此不得已;那么如果要表述这个宇宙原初的存在状态,其艰难程度便更加可想而知了。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迹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深远暗昧),其中有精(精质)。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可信验的)。(21章) 其上不曒(光明),其下不昧,绳绳(形容纷纭不绝)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14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25 道“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似万物之宗”云云,都是将道视为宇宙的本根。 至于这个宇宙本根是何状态,文中一会儿说“有物”,一会儿说“无物”,恍恍惚惚,窈窈冥冥,其实难言矣。文中所说的“有”、“无”与“物”这些概念,不应完全依照现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NG储配站安全工作手册.pdf
- JJG 853—2013 低本底α、β测量仪.pdf
- 铁路临近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专项方案[001].docx VIP
- 破络预处理-中和沉淀工艺处理含铜电镀废水.pdf VIP
-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5年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中小学组).docx VIP
- 2022年幼儿园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总结(10篇).doc VIP
- 全国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业财融合30个典型案例汇编.pdf VIP
- 新概念英语(青少年)Starter A 全册笔记.pdf VIP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人力资源管理》机考9套题库及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