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金榜专题评估检测(十六).doc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金榜专题评估检测(十六).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届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总复习金榜专题评估检测(十六)

专题评估检测(十六) 专题十六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德州模拟)“□□□□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处最合适的应是( ) 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 C.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D.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 3.(2013·徐州模拟)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做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4.(2013·汕尾模拟)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D.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5.(能力挑战题)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6.下图为1913和1937年英国、美国、苏联(俄国)和法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代表苏联(俄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据张君劢《史泰林(斯大林)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茨,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这一做法的政策依据是( ) A.战时共产主义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D.市场经济的确立 8.(2013·湛江模拟)1936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失望而归。他说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虽然光鲜亮丽,但不能吃了。这揭示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严重危机 B.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 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误 9.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只用了8天的时间就动员了53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 ) A.苏联人民具有高度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责任感 B.斯大林模式具有很高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组织效率 C.苏联对德国入侵早有准备 D.斯大林模式下重工业畸形发展 10.(2013·安徽联考)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 )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 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 11.(2013·河北名校模拟)凤凰网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抗拒改革的“停滞”盛世》的文章。之所以称当时的苏联是“盛世”,主要是因为勃列日涅夫时期( ) A.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得到实质性进展 B.已经冲击苏联已有的政治经济模式 C.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D.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和国力大为增强 12.(2013·武汉模拟)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是由于( ) A.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 B.改革忽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 C.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D.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化需要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化时期是善于学习的时代……为了不让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