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过,调查结果还显示,75.3%的18
不过,调查结果还显示,75.3%的18
2016年中考模拟试卷七
语文试卷
第卷
一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慰藉 见异思迁蓦然 重峦叠嶂 B、冗杂众目睽睽星宿 栩栩如生 .C、狡黠精益求精拮据 与日俱增 .D、滑稽 无精打采 魁梧 自出心裁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当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当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当处世行事时,知识能 才干。有实际经验的人虽能够处理个别性的事物,但若要综观整体, 全局,却唯有掌握知识方能办到。 A、排遣 装饰 增加 掌控 B、消遣 装饰 增进 运筹 C、消磨 修饰 提升 控制 D、排解 装潢 增长 谋划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离不开健康主流思想来引领。一个社会要和谐稳定,必须靠良好舆论环境来支撑。 B、网络是增加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其本意在于压缩时间长度、打破空间阻碍,而如今对“嗜网”的人来说,却漠视了周围亲人渴望交流。
C、媒体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它能够强化公益慈善责任,有助于强化公民的公益慈善意识,进而推动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D、今年我市开通了12条微循环公交线路,这提高了乘客出行与公交运营效率,是公共交通的又一有力补充方案。 4、将“读书贵有疑,可贵之处,就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大胆地探索和追求。”还原到下面段落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A著名科学家李四光有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句话颇为深刻.一般来说,大胆见疑与科学释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问题是在怀疑中提出的,又必然会在深入研究中解决,而问题的解决,便是获得真知灼见的开始。B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里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见疑,科学释疑。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C但是,提倡读书有疑,并非是不从客观实际出发,违背科学原理的胡猜乱疑.要疑的正确,疑的有长进,还要善于疑。D否则,当疑时不疑,不当疑时又乱疑,那就非但得不到任何知识和长进,还会把思想引上邪路,这决不是我们应取的治学态度。 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5-7题。 国人读书少原因何在?
在2012年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列举数据称,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阅读水准仍然较低。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北欧国家更达到年均24本,韩国人均读书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犹太人64本的数据,而我国年人均阅读量仅6本。2016年,中国人均读书仅本,这个数字在2016年是本,2016年是本,xx年是本。从全球横向比较来看,中国人的读书量确实偏低。
为什么如此?有人可能首先想到:是不是互联网冲击的后果?因为6本指的是传统纸质图书,是不是多数都读电子书去了呢?不能否认互联网这一因素的影响,但是,国外的互联网水平并不比我们低,为何其传统图书的阅读量仍会远高于我们?更何况,调查指出,%的18~70岁国民仍然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
书阅读”,可见互联网的因素影响有限。有人可能会提到,是不是图书价格太高,导致许多人买不起、读不起?这也是一部分原因。不过,大量的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免费阅读,只要真心想读书的话,没钱买书并不是一个大的障碍。
我觉得,国人之所以读书少,关键是读书的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前述阅读调查的一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即对于个人总体阅读情况,有%的国民表示满意,有%的国民表示不满意,另有%的国民表示一般。也就是说,有过半数的国人并不觉得人均读书6本有什么不妥。之所以如此,是实用主义心理在作怪。书籍的作用,一在于传播知识、学习知识,二在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三在于交流思想、反思社会。而在实用主义心理之下,能够驱动中国人去读书的,可能主要还是第一点,即通过读书去获得知识,更通俗地讲,就是获得文凭或某种职业资格,从而为自己的工作与发展谋得一个进身之阶。
对此,作为大学老师的我有切身感受。很多学生认真读的多数是考研、考证的书。去逛校园里的书店,你会发现此类书占了半壁江山还不止。中国作家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有人期待由此带动文学类读物阅读量的增长。对此,不能期望过高。于出版社而言,这是一个淘金的机会;对于多数读者来说,对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的好奇心,可能要远远高于对文学本身的兴趣。 近来,“知识无用论”、“读书无用论”的再度抬头,也再次表明国人的这种实用主义心态。因为这里讨论的有没有用,直接与个体的前途和需要相关,至于修身养性或者忧国忧民,根本就不是多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