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学]七版教材《方剂学》Word版第十五章 祛湿剂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第一节 燥湿和胃 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组成苍术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四两120g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两90g 陈橘皮洗令净,焙干,二两60g 甘草炙?疲涣?0g 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6g,水一中盏,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 4-6g,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方解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脾为太阴湿土,居中州而主运化,其性喜燥恶湿,湿邪滞于中焦,则脾运不健,且气机受阻,故见脘腹胀满、食少无味;胃失和降,上逆而为呕吐恶心、嗳气吞酸;湿为阴邪,其性重着粘腻,故为肢体沉重、怠惰嗜卧。湿邪中阻,下注肠道,则为泄泻。治当燥湿运脾为主,兼以行气和胃,使气行则湿化。方中以苍术为君药,以其辛香苦温,入中焦能燥湿健脾,使湿去则脾运有权,脾健则湿邪得化。湿邪阻碍气机,且气行则湿化,故方中臣以厚朴,本品芳化苦燥,长于行气除满,且可化湿。与苍术相伍,行气以除湿,燥湿以运脾,使滞气得行,湿浊得去。陈皮为佐,理气和胃,燥湿醒脾,以助苍术、厚朴之力。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且能益气健脾和中。煎加姜、枣,以生姜温散水湿且能和胃降逆,大枣补脾益气以襄助甘草培土制水之功,姜、枣相合尚能调和脾胃。综合全方,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燥湿为主。燥湿以健脾,行气以祛湿,使湿去脾健,气机调畅,脾胃自和。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证属湿热者,宜加黄连、黄芩以清热燥湿;属寒湿者,宜加干姜、草豆蔻以温化寒湿;湿盛泄泻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湿止泻。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 4.使用注意 因本方辛苦温燥,阴虚气滞,脾胃虚弱者,不宜使用。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去??,各一两30g 半夏曲 白术 陈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苦桔梗各二两各60g 藿香去土,三两90g 甘草炙二两半75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如欲出汗,衣被盖,再煎并服现代用法:散剂,每服 9g,生姜、大枣煎汤送服;或作汤剂,加生姜、大枣,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 方解本方主治之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为夏月常见病证。风寒外束,卫阳郁遏,故见恶寒发热等表证:内伤湿滞,湿浊中阻,脾胃不和,升降失常,则为上吐下泻;湿阻气滞,则胸膈满闷、脘腹疼痛。治宜外散风寒,内化湿浊,兼以理气和中之法。方中藿香为君,既以其辛温之性而解在表之风寒,又取其芳香之气而化在里之湿浊,且可辟秽和中而止呕,为治霍乱吐泻之要药。半夏曲、陈皮理气燥湿,和胃降逆以止呕;白术、茯苓健脾运湿以止泻,共助藿香内化湿浊而止吐泻,俱为臣药。湿浊中阻,气机不畅,故佐以大腹皮、厚朴行气化湿,畅中行滞,,且寓气行则湿化之义;紫苏、白芷辛温发散,助藿香外散风寒,紫苏尚可醒脾宽中,行气止呕,白芷兼能燥湿化浊;桔梗宣肺利膈,既益解表,又助化湿;煎用生姜、大枣,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使以甘草调和药性,并协姜、枣以和中。诸药合用,外散风寒与内化湿滞相伍,健脾利湿与理气和胃共施,使风寒外散,湿浊内化,气机通畅,脾胃调和,清升浊降,则霍乱自已。感受山岚瘴气及水土不服者,亦可以本方辟秽化浊,和中悦脾而治之。 运用 1.辨证要点 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上吐下泻,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 若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以助解表;兼气滞脘腹胀痛者,可加木香、延胡索以行气止痛。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胃肠炎或四时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 4.使用注意 本方重在化湿和胃,解表散寒之力较弱,故服后宜温覆以助解表。湿热霍乱之吐泻,则非本方所宜。 第二节 清热祛湿 茵陈蒿汤 《伤寒论》 组成茵陈六两18g 栀子十四枚12g 大黄二两6 g,去皮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无汗或但头汗出,口渴欲饮,恶心呕吐,腹微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方解本方为治疗湿热黄疸之常用方,《伤寒论》用其治疗瘀热发黄,《金匮要略》以其治疗谷疸。病因皆缘于邪热人里,与脾湿相合,湿热壅滞中焦所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L 439—2009 水利系统通信工程验收规程.doc
- 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会PPT模板.ppt.ppt
- smt流程简介【最新资料】.doc
- spass《管理统计学》课件.ppt
- SMT流程简介与常见缺陷分析.ppt.ppt
- STDK 219 955.00 1-2.0m钢筋混凝土盖板箱涵模板技术交底.doc
- qc降低公务车辆维修费用_调查报告_表格模板_实用文档.ppt.ppt
- SAP-HR系统应用培训——基础操作.ppt.ppt
- STT-1-2-2-2《TD-LTE规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两通道RRU》v1.0.doc
- td-lte 无线基站八通道rru设备技术规范【最新资料】.doc
- [专题]201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历史试题评述及教学启示[课件].ppt
- [业务]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劳务承包合同协议书(范本).doc
- TC11-WG3-2011-006-YDT 1607.1 数字移动终端图像及视频传输特性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照相摄像设备_v3.0.doc
- [中学教育]三新一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汇编.doc
- [中学]贵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专家命题预测试卷及答案.doc
- [中学教育]L-天门冬氨基酸纳米螯合钙的综述.doc
- [中学教育]人力资源师三级考试简答题汇总考试必备(免费).doc
- [中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doc
- [中学教育]连云港市水利专业中初级职称考试试题.doc
- [中考地理]福建省四中教研片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卷人教新课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