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学】呼吸机模式以及参数的调节 共(20页).doc

【医学】呼吸机模式以及参数的调节 共(20页).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呼吸机模式以及参数的调节 共(20页)

?二、呼吸机(respirator)的基本构造和种类??? ?由于呼吸机的主要功能是辅助通气,而对气体交换的影响相对较少,因而称为通气机(ventilator)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沿用习惯叫法,称ventilator为呼吸机。  呼吸机本质上是一种气体开关,控制系统通过对气体流向的控制而完成辅助通气的功能。 ?呼吸机的种类   1.依工作动力不同:手动、气动(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电动(以电为动力)。   2.仍吸-呼切换方式不同:定压(压力切换)、定容(容量切换)、定时(时间切换)。   3.依调控方式不同:简单、微电脑控制。 ?三、正压通气的生理学效应??? ?(一)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1、对呼吸肌的影响 ? ???? 机械通气一方面全部或部分替代呼吸肌做功,使呼吸肌得以放松、休息;另一方面通过纠正低氧和 CO2 潴留,使呼吸肌做功环境得以改善。但长期应用呼吸机会使呼吸肌出现废用性萎缩,功能降低,甚至产生呼吸机依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临床上可根据病情的好转,给予适当的呼吸负荷。   机械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的反馈机制在机械通气中的作用:机械通气使肺扩张及缺氧和CO2潴留的改善,使肺牵张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传入呼吸中枢的冲动减少,自主呼吸受到抑制。另外,胸廓和膈肌机械感受器传入冲动的改变,也可反射性地使自主呼吸抑制。   2、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 ??? 机械通气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供一定的驱动压以克服呼吸机管路和呼吸系统的阻力,把一定潮气量的气源按一定频率送入肺内。驱动压和对比关系决定潮气量,用运动方程式(equation of motion)表示为:P=VT/C+F×R,其中P为压力,VT为潮气量,C为顺应性,R为阻力,F为流速。   (1)压力指标   ◎ 吸气峰压(peak dynamic pressure PD)用于克服胸肺粘滞阻力和弹性阻力。与吸气流速、潮气量、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和呼气末正压(PEEP)有关。   ◎ 平台压(peak static pressure或 plateau pressure, PS)用于克服胸肺弹性阻力。与潮气量、胸肺顺应性PEEP有关。若吸入气体在体内有足够的平衡时间,可反映肺泡压。   ◎ 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若无外源性PEEP,呼气末压应为零。   ◎ 气道平均压(mean airway pressure, Pmean)为数个周期中气道压的平均值。与影响PD的因素及吸气时间长短有关。Pmean的大小直接与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关。   (2)气道阻力(resistance,R) ??? 人工气道使气道阻力增加,与人工气道的管径及长度有关。正压通气对气道的机械性扩张作用使气道阻力降低。 ??? (3)顺应性(compliance, C)   正压通气通过减轻肺水肿和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使肺顺应性改善。气道压过高,肺泡过度扩张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使肺顺应性降低。   3.对肺气容积的影响   机械通气通过改善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和对气道、肺泡的机械性扩张作用使肺气容积增加,而PEEP的应用使呼气末肺容积增加尤为明显。   4.对气体分布的影响   (1)时间常数(time constant TC)TC=R×C,决定气体在肺内的分布,正常为0.4秒。在一个TC内,肺泡充气至最终容积的63%,2倍TC可充盈95%,3倍TC可充盈100%。局部肺区TC的不同造成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机械通气通过改善顺应性和降低阻力而改善气体分布。   (2)自主呼吸参与的程度 自主呼吸的主动参与,使外周肺组织扩张较控制通气显著,加之膈肌的主动下移可使肺门以下的肺叶扩张,更多的气体进入下肺区,从而改善了气体的分布。   5.对肺血流和通气/血流比值(V/Q)的影响   (1)改善低氧和CO2潴留,缓解肺血管痉挛,降低死腔通气,V/Q改善。   (2)肺泡压过高,肺血管受压,肺血流减少;通气较差区域的血流增多,使得分流增加;胸内压增加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进一步使V/Q增加,死腔通气增加。   (3)当自主呼吸参与正压通气时,由于自主呼吸时胸腔压为负压,有利于血流回流及改善血流分布,从而改善V/Q。   6.对弥散功能的影响   弥散功能与膜弥散能力、肺血管床容积和气体与血红蛋白的结合速率有关。正压通气通过减轻肺水肿和增加功能残气量使膜弥散能力增加,但回心血量减少,使肺血管床容积下降,弥散降低。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心肺交互作用)   正压通气通过对肺容积、胸内压和呼吸功耗的影响而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   1.肺容积变化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自主神经系统 肺扩张反射性地引起副交感兴奋,心率和血压下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