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经济学讲义-通货膨胀与失业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 失业的描述
参考教材:P606-610
第二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在英国任教的新西兰籍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研究了1861-1957年的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统计资料后,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代关系的曲线,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就是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该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如下图所示: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change of wages and unemployment in the United Kingdom, 1913-1948 based on data from A W Phillips (1958) “The Relation between Unemployment and the Rate of Change of Money Wage Rat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1861-1957”, Economica, Figure 9
二、新古典综合学派的改造(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
根据“通货膨胀率 = 货币工资增长率 – 劳动生产增长率”这一关系,若劳动生产率为零,则通货膨胀率就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一致。因此,经改造的菲利普斯曲线就表示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若以表示自然失业率,则可以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即当失业率超过自然失业率(),价格水平下降,当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价格水平上升。如图所示:
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数据吻合很好,如图所示: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ation rate and the unemployment rate (Philips Curve) in the US 1960-1969; Data from the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each dot is one year.
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
一个经济社会先确定一个社会临界点(如下图所示A点),由此确定一个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组合区域(安全区域,可忍受范围,如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如果实际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组合在组合区域内,则决策者不用采取调节行为,如在区域之外,则可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关系调节: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降低通货膨胀,或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降低失业率。
三、弗里德曼的改造(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1968年,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指出了菲利普斯曲线分析的一个严重缺陷,即它忽略了影响工资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弗里德曼指出,企业和工人关注的不是名义工资,而是实际工资。当劳资双方谈判新工资协议时,他们都会对新协议期的通货膨胀进行预期,并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相应调整名义工资水平。根据这种说法,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工资增加越快。由此,弗里德曼等人提出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由此,菲利普斯曲线可以改写为:
或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
如图所示:
注:可以将自然失业率定义为非加速通货膨胀的失业率(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缩写为NAIRU),即时, ,这意味着,当经济的通货膨胀既不加速也不减速时的失业率即为自然失业率。这是西方学者使用最普遍的一个定义。
前文指出,修正后的菲利普斯曲线所揭示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替换关系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数据吻合得很好,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与美国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针对这一情况,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忽略了预期通货膨胀这一重要因素造成的。基于这一认识,一些西方学者试图用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来拟合实际数据。如图所示:
应该指出,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的短期中,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仍存在着替代关系,其政策含义是在短期中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是可以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的;换句话说,调节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是有效的。
四、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使预期的通货膨胀与实际的通货膨胀一致(,理性预期),从而形成一条与自然失业率重合
文档评论(0)